最新欄目文章加載中。,。,。
無極之體,,太極之動
????作者:胡泳 ????“太極”一詞,,據(jù)現(xiàn)存文獻(xiàn),始出于《莊子·大宗師》,。老子說,,道“似萬物之宗”。許由稱道為“吾師”,。是故,,大宗師即“大道”之代名詞。莊子依據(jù)老子學(xué)說而闡明道用,,稱“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這段話的意思是:道是真實(shí)而又有信驗(yàn)的,,但又是無為和無形的,;可以心傳卻不可以口授,可以用心領(lǐng)悟卻不可以用眼見到……它在太極之上卻不算高,,而在六合之下卻也不算深,,先于天地存在卻不算久,長于上古也不算老,。 ????這里,,“太極”的詞義是本義,即至高無上,。就字典的解釋,,“太”有兩個意思:作名詞的時候,是“大大”,,也就是比大還要更大,,所以用大加上一點(diǎn)的方式來簡寫,;作形容詞的時候,則是“很”,、“非?!薄K?,“太極”指的就是“比高還高”,、“無限高”?!疤珮O”,,對具體的“極”而言,可解為“極之大者”,。 ????“太極”一詞,,還出現(xiàn)于《周易·系辭》。史載,,孔子適周,,問禮于老子,而有“猶龍”之嘆,??鬃游迨鴮W(xué)《易》。子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周易·系辭》)。 ????對于此段文辭,,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解為筮法,筮占者執(zhí)蓍草于將分未分之時,,也即陰陽未判之際,,稱太極;另一種解為易理,,視太極為天地未分的混沌狀態(tài),。就是說,由混沌未分的太極,,生出陰陽二氣,,再由陰陽二氣生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再由四象生出象征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的八卦,,由八卦的變化,,能夠判定吉兇,,從而可以避兇趨吉,,成就大業(yè)。 ????易理的解釋后來有很多發(fā)展,。最有名的是宋朝周敦頤著《太極圖說》,,以太極解釋宇宙形成的過程:“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p> ????周敦頤的“太極”,一方面將太極說成是氣,,另一方面又提出“無極而太極”,。后來的闡釋者為了何為太極,、無極,以及兩者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吵得不可開交,。考其文,,意思很明顯,,五行根本在于陰陽,陰陽根本在于太極,,萬物一統(tǒng)于太極,,這一宇宙生成的路徑是清晰的。問題在于,,在太極的概念之上,,濂溪先生又弄出個“無極”來。 ????《道德經(jīng)》中并無“太極”的概念,,但有“無極”,。在第二十八章中,有“恒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句,。無極,相當(dāng)于道,,也就是沒有終點(diǎn)和結(jié)束的東西,。不過,在后來的道學(xué)著作中很少使用“無極”的概念,。這個無極的來源又如何呢,?《太極圖說》對于“無極”并沒有作出解釋。其中原因,,或許正在于“無極”之不可說,。 ????根據(jù)牟宗三先生的理解,“無極而太極”并不是說明有一“無極”在“太極”之外,,而是說明道的兩層意義:作為本體的超越義和作為活動根源的實(shí)踐義,。道本身作為一形上實(shí)體而言,是無形狀,、無方所,、無經(jīng)驗(yàn)內(nèi)容,超越于世界事物之上的,,但另一方面,,道又不是一個死寂的體,而是要表現(xiàn)自己,活動是道的本質(zhì)內(nèi)容,,因此道的另一個意義是活動,,是道德實(shí)踐。作為超越層而言,,稱為“無極”,,作為活動根源而言,則稱為“太極”,。簡而言之,,我們可以把兩者的特點(diǎn)概括為: 無極之體,太極之動,。 ????周敦頤《通書》有“靜無而動有”的說明,,“無極而太極”正是“靜無而動有”的意思,都是對道的描述,,就不同層次用不同的詞,。《通書·圣第四》也有“寂然不動,,誠也,。感而遂通,,神也”,。前句形容其體之寂然,后句形容其動之神用,。因此,,“無極而太極”是說明道具有寂然不動和感而遂通兩方面的特性,而不是說無極生出太極,。 ????宋明理學(xué)史上著名的鵝湖會朱陸之爭論,,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圍繞“無極”、“太極”進(jìn)行的,。對于“無極而太極”,, 陸九淵、陸九齡兄弟為代表的一派恰恰將其訓(xùn)解為“無極生太極”,;與之針鋒相對,,朱子則解釋為“不言無極,則太極同于一物,,而不足為萬化根本,;不言太極,則無極淪于空寂,,而不能為萬化根本”,。應(yīng)當(dāng)說,朱子此論就思想深度而言,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陸氏兄弟,;不過這一訓(xùn)解實(shí)為朱子本人“理學(xué)”太極原理的闡釋,,遠(yuǎn)超出了周子的本意??赡荜懯闲值艿牡谝环N意見更符合周子原意,。據(jù)記載,洪邁所修國史《周敦頤傳》錄《太極圖說》此句作“自無極而為太極”,。 ????《太極圖說》的前半部分,,是講宇宙的化生;但濂溪意不在此,,他只是將太極陰陽動靜五行等概念形成結(jié)構(gòu),,目的是藉由這些步驟說出人類生命的出現(xiàn),即后文所言:“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p> ????文中言動靜陰陽中有干坤二道成男成女,,二道即二氣,又化生萬物,,生生無窮,,其中人得其秀而靈,是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華,,有氣有形有神有知,而有生活事業(yè)善惡感動,。這就由氣化的宇宙論進(jìn)入了人生境界的領(lǐng)域,。總觀全文,周的核心論旨在于從作為本原或本體的“無極”,,通過陰陽動靜變化而推出人以及人的倫理與道德,。這便是周濂溪對儒家倫理道德的形上學(xué)論證。 相關(guān)稿件
|
500強(qiáng)情報中心
|
深入財(cái)富中文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