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的發(fā)家之道就是依附權貴,、勾結官府 ????作者: 胡泳 ????在中國的商業(yè)史上,曾經出現一大批所謂“紅頂商人”,,就是和官吏勾結在一起“互惠互利”的商人,。他們以錢換權,以權攬錢,。其中最著名者,,當屬兩個人: 胡雪巖與盛宣懷。 ????胡雪巖“從一個錢莊小伙計到中國最大的官商”,,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其傳奇并沒有多少神秘,說穿了不過是“尋租”二字,。太平天國后期,,左宗棠率軍進剿浙江,胡雪巖通過關系謀得一個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 ????此類“尋租租金”最終為他贏得了多大的實際利潤? 左宗棠新疆平亂時期因軍餉不繼,,委托胡雪巖在上海為他籌借洋款,、購買軍械,胡經手六筆,,借款總額一千七百萬兩,,利息累計達八百萬兩,僅此一事,,他個人就從中凈賺約二百萬兩銀子,。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在《使西日記》中,依據來自洋人的材料,,對挖國家墻角的胡雪巖直斥為“奸商”: “十二月初二日,,葛德立言胡雪巖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時胡為布政使銜在籍候補道)報一分五厘,。奸商謀利,,病民蠹國,雖籍沒資財,,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而復委任之,,良可慨已!” ????因資助收復新疆有功,,左宗棠親自向朝廷保薦胡雪巖,賞穿黃馬褂,、賜紅頂戴,。按清朝慣例,只有乾隆年間的鹽商有過戴紅頂子的,。而戴紅頂又穿黃馬褂者,,歷史上卻僅有胡雪巖一人,故他成為名噪一時的“紅頂商人”,。然而,,胡雪巖顯赫一時,但結局并不那么美妙,。左宗棠的死對頭李鴻章對胡雪巖很不喜歡,。得到李鴻章支持的另一位大官商盛宣懷對胡雪巖大肆傾軋,設計謀擠兌搞垮胡雪巖的錢莊,,又使他的生絲生意破產,。破產后的胡雪巖被查抄革職,失去了紅頂,,很快憂憤而死,。 ????相較胡雪巖,盛宣懷的事業(yè)辦得更加轟轟烈烈,。他先后幫助李鴻章、張之洞“佐理”洋務,,獲實授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高級官銜,幾乎總攬了關系中國經濟命脈的多家洋務企業(yè),,被喻為“一只手撈十六顆明珠”,。其可圈可點的業(yè)績有: 有感于“中國官商久不聯絡,在官莫顧商情,,在商莫籌國計,。夫籌國計必先顧商情”,建立了官督商辦的招商局,;1879 年成立中國第一個電報局,;1896 年接辦漢陽鐵廠,;1897 年策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yè)銀行──通商銀行;任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1911 年,,策劃“鐵路收歸國有”,引發(fā)保路風潮,,終致辛亥革命爆發(fā),。盛宣懷先遭清廷“著即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后遭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抄沒家產,,一生寫盡中國近世商人與政治力量相結合的無奈。 ????1886 年底,, 盛宣懷在給李鴻章所上的稟帖中,,向李鴻章明確表示,要“竭我生之精力,,必當助我中堂辦成鐵礦,、銀行、郵政,、織布數事”,,如此,“百年之 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傳策之后,,吾愿足矣?!彼J為,,“職道每念及督撫姓名得傳后世者有幾人哉?遑論其下,,是故做官不及做事多矣,。”從這些話里,,我們可以看出盛宣懷是有志于當一個商人的,,他認為即使官做到督撫,姓名得以流傳后世者也沒有幾人,,因而“做官不及做事”,。 ????然而,在盛宣懷的頭腦里,,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意識,,即要做事,必須依靠清政府特別是李鴻章的保護扶持,,要“竭我生之精力”“助我中堂”,,這樣,,才可以達到“姓名附列于中堂傳策之后”的目的。 ????辛亥革命后,,盛宣懷的財產曾兩次被查封,。第一次是民國初年,但隨即于 1912 年 12 月由當時的江蘇都督程德全下令發(fā)還,。第二次在 1928~1929 年間,,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命令蘇州、常州,、杭州,、無錫、江陰,、常熟等地縣政府全部查封盛氏產業(yè),,但 1933 年 4 月又命令清理發(fā)還。雖然龐大的盛氏財產經歷了失而復得的命運,,但它們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就被盛宣懷的子孫們揮霍殆盡,。宋路霞著《上海的豪門舊夢》用大量篇幅講述豪門后代的故事。比較有意思的是,,豪門后代中很少有人能繼承第一代富豪的發(fā)家生意,,即便后輩中那些成功的商人也多是另開一路再度創(chuàng)業(yè)而發(fā)達的。主要原因當然是第一代的發(fā)家生意,,譬如盛宣懷依附李鴻章的發(fā)家生意,,其后代已經沒有條件來做。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