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金融市場財運亨通
????作者: Oliver Ryan ????突然之間,美國第二大城市發(fā)覺自己已排行第一,,而這不僅因為芝加哥白襪隊終于重奪棒球大聯盟總決賽冠軍,。2005 年 10 月 19 日這一天,有著 157 年歷史,、一直由私人合作經營的非贏利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了。在投資者的熱烈追捧下,,交易所的股票價格上市僅一周便上漲了 130%,成為去年最熱門的首發(fā)股票之一,。交易所希望,自己的發(fā)展能與位于同一城市另一端的競爭對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相媲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自 2002 年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金融交易所以來,股票價格已經上漲了 740%,。 ????芝加哥這兩家金融期貨交易所的市值加起來高達 180 億美元──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二者市值之和的 3 倍。因此,,至少以一個重要的尺度衡量,美國金融市場的重心已從紐約的華爾街轉移到了芝加哥的環(huán)形街,。“昔日的闊大哥變成了今天的窮表弟,。”證券經紀公司 Fimat USA 首席執(zhí)行官辛西亞?采爾萬格(Cynthia Zeltwanger)如是說,。 ????這一轉移很可能將成為一個永久性的事實。以贏利為目的的上市交易所及其高額的市值反映了兩個結構性的趨勢:美國的金融交易所正在經歷著向電子化交易形式的轉變,;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急劇增長,。不受地點約束,、沒有時間限制,、通過電子屏幕交易的方式正在迫使傳統(tǒng)的金融交易所拋棄其封閉型、非贏利性的結構,,轉而成為技術驅動型的牟利性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與上市的電子交易公司 Archipelago 于 2005 年 4 月份的合并,即是這一趨勢的佐證,。然而,在新一輪的競爭格局中,,芝加哥的期貨市場比紐約證券市場顯示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今天,芝加哥的交易所雖然仍舊進行著豬肉,、黃豆和牲畜的期貨交易,但其主要收入來源于它們在極大程度上對金融期權類衍生產品合約的壟斷,;這些金融衍生產品包括利率、外匯,、股票指數,甚至天氣,。眼下,這一生意方興未艾,、正當興隆。2000 年以來,,美國交易所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總量已增長了一倍以上。 ????尤其吸引人的一點是,,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比證券交易更有利可圖,。這部分原因在于,,衍生產品的合約具有專屬性,,只能在提供該合約的交易所內進行交易。與此不同,,股票則可以在任何一個證券交易所買進和賣出,。 ????芝加哥的交易所已經顯示出衍生產品的專屬性威力。2004 年,,歐洲的兩大主要金融交易所──歐洲交易所(Eurex)和 Euronext.liffe 試圖侵入芝加哥的地盤。它們提供了兩種風行的美國利率合約產品,,但卻未能奪走多少芝加哥的生意,。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席執(zhí)行官克雷格?唐納休(Craig Donohue)不無得意地說:“我們很成功地遏制住了競爭對手?!?/p> ????大多數觀察家預測,,在牟利性證券交易所尋求增長的過程中,,它們將會進一步整合。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聞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最終將可能合并。不過在此之前,,這兩家交易所完全有可能先將一些較小的證券交易所收歸麾下。在芝加哥,,大家并不懷疑:當地的這兩大交易所有朝一日或許會進入股票交易領域,從而向納斯達克和紐約的主板發(fā)起挑戰(zhàn),。利用同一系統(tǒng)進行股票和衍生產品兩種交易,這在歐洲已經是常規(guī)的做法,。 ????可以預言,紐約和芝加哥之間的任何爭斗都會在華盛頓引起戰(zhàn)火──兩地的金融市場在首都均有著根深蒂固的政治盟友,。與具有百年歷史的政治體制相比,自由市場的競爭畢竟相形見絀,。無論如何,,紐約人日后必須學會容忍那些身穿細條紋套裝的中西部人,;這些人恐怕絕不僅僅是芝加哥的白襪隊員。 ????譯者:韓春明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