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欄目文章加載中,。。,。
中國海上事業(yè)為何衰落,?
????作者: 胡泳 ????2005 年是鄭和遠航 600 周年,,官方和民間都熱鬧了一番,紀念活動引發(fā)了懷舊情緒和民族自豪感,。中國曾經(jīng)有能力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但一部世界史最終卻以另外的形式寫成,令所有現(xiàn)代中國人唏噓不已,。 ????永樂至宣德年間(1405~1433),,鄭和七下西洋,探索印度尼西亞水域(南洋)和印度洋,,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斯時,明朝國力臻于高峰,。但是很快,,明廷不再主動向海洋發(fā)展,而歐洲卻在這段時間大膽進取,。 ????歐洲在商業(yè)上和政治上擴張到印度洋和東亞的歷史,,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即: 假如當初不曾是那樣,又會是怎樣,。假如印度當時不曾淪于各土邦與土庫曼入侵者之間的戰(zhàn)爭,,假如中國當時不曾奉行孤立主義,假如亞洲在 16 世紀不是處于那樣一個低潮,,從而讓自己暴露于歐洲入侵者無情攻擊的面前,,那又會是什么情形,? ????在所有的“假如”當中,,中國的“缺席”這一點尤其事關(guān)重大。鄭和的船隊在氣勢上遠遠超過后來者葡萄牙的小艦隊,。船隊的船名列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據(jù)文獻記載,鄭和一號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它的排水量達 14,800 噸,載重量 7,000 噸,,有 9 枝錯開的桅桿和12 張以紅絲料制成的方形大帆,。這種寶船并非戰(zhàn)船,而是為了裝載各色寶物,、安置天子使臣和外國貴人而設計的,。其他船只滿足另外的各種要求: 8 桅桿的“馬船”將馬運往南亞,船上還載有建筑和維修材料; 7 桅桿的補給船,,主要運輸食品; 6 桅桿的軍運船; 5 桅桿的海戰(zhàn)船; 與海盜周旋的快船,。船隊還包括運水船,以保證一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淡水供應,。每艘船都有數(shù)百水手與士兵,,證明中國在造船、航海和海軍組織方面技藝高超,。 ????對中世紀的歐洲而言,,這樣龐大的船隊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中國向大海和全世界開放的這一番努力最終化為烏有,,實際上是故意把它化為烏有。這是為什么,?為什么中國沒有再多做一點努力繞過非洲南端進入大西洋,?為什么歐洲來訪者到達中國海面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后,仍然沒有中國的船只抵達歐洲港口(第一艘到達歐洲港口的中國船是一艘外交船,,參加 1851 年倫敦的大博覽會),?像通常那樣,原因是多方面的,。 ????經(jīng)濟史學家戴維?蘭德斯在《國富國窮》一書中分析說,,中國人當年缺乏足夠的眼力和目標,,特別是缺乏好奇心?!八麄兊暮胶,;顒邮菫榱遂乓焱皇情_眼界和學習; 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留駐; 他們接受尊敬與進貢,,而不是去采購……與歐洲人不同,他們并不為貪心和激情所推動,?!?/p> ????在路易斯?利瓦塞斯所著的《當中國稱霸海上》一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對鄭和航行的豐富,、引人入勝的細節(jié)描寫,。利瓦塞斯說,這些航行與貿(mào)易的關(guān)系并不完全清楚,。這些船只帶著寶貴的商品如絲綢和瓷器,,目的在于交換,但交換顯然不是在自由市場進行的,,而是通過禮物贈送的方式進行: 蠻夷進貢,,中國恩賜。如果貿(mào)易是目的之一,,這樣做成本就太高了,。 ????中國的貿(mào)易冷漠是與儒家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的。重農(nóng)抑商是正統(tǒng)的儒家觀念,,明朝秉承這種觀念,,對內(nèi)陸的販貨商人制定了復雜的規(guī)定,外出販貨要申請人數(shù),、行程路線及貨物種類數(shù)量,。明朝開國時,名義上允許中國船舶出海貿(mào)易,,事實上處處限制,。一艘出海貿(mào)易的船只,通常申請不到準許出海的“票號文引”,。不僅如此,,明朝還把對外貿(mào)易中的若干重要輸入品和輸出品一概列為“禁榷”,除了政府專營,,他人概不允許涉及,。商人們在對外貿(mào)易中還要負擔一筆很重的賦稅,即所謂“報官抽分”。 ????在朝廷內(nèi)部,,一批儒家士大夫認為農(nóng)業(yè)才是惟一真正的財富源泉,,他們憎恨那些籌劃和實施出洋遠航的宦官。兩派爭權(quán)奪利達數(shù)十年之久,,有時這派得勢,,有時那派占上風,但國家的財政狀況和傳統(tǒng)道德觀念卻站在儒家士大夫一邊,。航海的龐大費用使帝國財政捉襟見肘,,而且不得民心,因為賦稅和徭役已榨盡老百姓的血汗,。 ????此外,,貿(mào)易冷漠也與王朝法制有關(guān),。尋求貿(mào)易就意味著中國需要外來的貨物,,而這種需求的表達與龍座的威嚴是不相符的。研究者認為,,唐,、宋的朝貢體制是相對理性的,在禮儀之外都留有大量的空間允許純粹的貿(mào)易,,而明朝把朝貢體制完全禮儀化,,變成了一種懷柔遠人的東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航?;顒邮枪俎k的。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它的脆弱性─今天還在執(zhí)行,,明天就可能被停止,。在歐洲,即使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之路等皇家項目也有個人倡議的緣由,,這是參與集資和確保理性的源泉,。在中國, 民間的商業(yè)力量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這種背景下,,明帝國終于決定: 不僅停止海洋航行,而且抹去過去的任何記憶,,以免后代受到誘惑而恢復蠢行,。自 1436 年始,選派新工匠造船的請求遭到拒絕,,外國要求恢復習慣性恩賜的要求也被駁回,。由于缺少船只建造和修理,官家和私人的船隊都衰微了。未被守衛(wèi)的海岸海盜猖獗(倭寇尤為猖狂),,中國更進一步依賴內(nèi)河運輸,。1500 年,建造兩桅以上的帆船者有可能被處死,。1525 年,,沿海管理當局命令銷毀所有出海船只,逮捕船主,。最后,,在 1551 年,,乘多桅船到海上從事貿(mào)易也是犯罪,。鄭和航海活動的檔案被銷毀,,英雄一時的鄭和被人遺忘,其航海史被遮蔽了四百多年,。 ????蘭德斯以一種歷史學家的悲憫寫道: “中國選擇了孤立主義,。天朝帝國又呼呼嚕嚕數(shù)百年,對外面的變化無動于衷,,不受影響,,保持圓潤、完整,,似乎安詳而和諧,。然而,世界卻越過了她,?!?/p> 相關(guān)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