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風向標-100強大陸上市公司分析
????特約作者:方添明 ????2003年是中國大陸股市喜憂參半的一年,。一方面是頻頻的陣痛:南方證券等一批大型券商被接管、國有股的減持風波,、老莊股泡沫的紛紛破滅,、非典的襲擊、股市邊緣化爭論等,,使內地股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另一方面是突現的生機:QFII 成功登陸,標志著內地股市與國際資本市場開始實質性的接軌,,價值投資的理念得到進一步認同,;社保基金的入市,,為證券市場提供了穩(wěn)定的資金保障,;要約收購、整體上市等金融創(chuàng)新為市場創(chuàng)造了不小的想象空間,。同樣是在 2003 年,,經過三年多的調整,上證指數在創(chuàng)出三年半以來的新低之后,,迎來了局部的升市,;與此同時,在國內經濟強勁增長的帶動下,,大陸上市 公司的總體業(yè)績出現了較大的改善,,平均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大增 28.75% 和 42.61%。入圍 100 強的 72 家內地上市公司(以下簡稱大陸 100 強),,除航空股因非典原因業(yè)績下滑外,,其它行業(yè)都分享到了經濟增長的成果,甚至有更優(yōu)異的表現,。 ????一,、大陸 100 強繼續(xù)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乃至經濟發(fā)展的風向標 ????中國證券市場在保持高速發(fā)展的同時,,越來越多質地優(yōu)良、盈利較佳的大型國有企業(yè)繼續(xù)上市,,大大有助于市場的穩(wěn)定,,使證券市場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本年度入圍 100 強的內地上市公司數量雖然略有減少(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壽及中國財產保險在香港上市),,但銷售收入所占的比例反而由上一年度的 48.21% 提升至51.02%(見表一),,凈利潤比例也保持在 58% 以上的比率。5.48% 的公司占全部內地上市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和利潤,,足以證明大陸 100 強的地位舉足輕重,。
????2003 年,,大陸 100 強繼續(xù)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銷售收入增長高達 42.03%,遠遠高于全部大陸上市公司的 34.21%,。盈利能力方面,,大陸 100 強亦顯現過人之處,平均每股 0.444 元的收益,,是全部大陸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的 2.277 倍,。平均凈利潤率 5.703%,相對于全部內地上市公 司 4.973% 的凈利潤率,,說明大陸 100 強在開拓業(yè)務渠道,、增加營業(yè)收入的同時,也注意控制營運成本,,爭取利潤的最大化,,體現它們在管理水平上略勝一籌。 ????當然,,這些公司的二級市場表現也領先于大盤,,特別是鋼鐵、石化,、銀行及能源類股票,,被稱為“金花”,成為左右大盤走勢的龍頭板塊。去年以來,,部分股票出現翻一番甚至翻兩番的走勢,,不過,這也與價值投資理念的挖掘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但是,,在經過充分的上漲之后,部分機構已對這類股票持負面看法,。至于未來的走勢,,還要視乎這些行業(yè)的景氣指數、盈利能力能否保持同方向高速運行,。 ????二,、經濟增長拉動消費,消費增長促進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長,,相輔相成 ????2003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 116,694 億元,,比上年增長 9.1%,,是 1997 年以來增長最快的年份。受惠于經濟的出色表現,,大陸上市公司如虎添翼,,歸類于 17 個行業(yè)的 72 家大陸 100 強平均收入同比增長 44.61%(按行業(yè)計算,見表二),,其中表現最出色的是電子元器件行業(yè),,平均收入同比增長高達 101.71%。電子元器件行業(yè)在經歷長期的低迷后終于迎來了久違的春天,,行業(yè)周期的景氣狀況全面快速攀升,,其中深科技(第 77 位)去年的產量和銷售量都有大幅增長,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 27.20% 和 266.84%,。而京東方(第 52 位)2003 年 1 月 22 日完成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 TFT-LCD 業(yè)務資產的收購后,,TFT-LCD 業(yè)務的杰出表現成為其收入的主要貢獻力量,2003 年實現銷售收入 111.8 億元,,同比增長 133.77%,,從而促使京東方從 2002 年排名 87 位急升至 2003 年的 52 位,也是本年度排名上升最快的上市公司,。面對以 49% 年增長率迅速膨脹的全球 LCD 顯示器市場,,作為國內該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京東方為未來在 100 強中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2003 年,,中國的家電業(yè)發(fā)展勢頭良好,在彩電銷售量增長以及高端產品市場增長的帶動下,家電業(yè)共完成工業(yè)產值 5038.04 億元,,同比增長 23.27%,。同時,大陸 100 強中的 7 家家電企業(yè)平均銷售收入增長率高達 70.12%,,是行業(yè)的 3 倍,,顯然這與 TCL 集團(第 14 位)的整體上市是分不開的,TCL 集團憑借 282.52 億元的銷售收入躍居第 14 位,。相反,,其它家電企業(yè)的排名卻有小幅的下降。 ????另一消費熱點的板塊是通訊業(yè),,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71.64%,,中興通訊(第 27 位)、波導股份(第 58 位)和夏新電子(第 88 位)在 100 強中的排名均有提高,。2003 年國產手機的銷售量已穩(wěn)占 50% 以上的市場份額,,特別 是以手機業(yè)務為主的波導股份,市場份額已超越三星,、愛立信等跨國公司,,緊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之后排列第三。不過通信業(yè)也面臨著市場增長放緩,、競爭日趨激烈,、缺乏新業(yè)務增長點的困擾。 ????三,、大陸 100 強行業(yè)分布趨于集中,,同時面臨經濟重化工業(yè)化和加大開放的雙重機遇 ????本年度 72 家大陸上市公司總體分布于 17 個行業(yè),比去年略有收窄,,顯示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huán)境中,,大企業(yè)憑借雄厚實力,擴張規(guī)模,,在市場轉變中搶得先機,,強者恒強。略為遺憾的是,,100 強內地上市公司的行業(yè)并沒有新鮮血液補充,,前進步伐缺乏生氣。72 家上市公司的分布,,鋼鐵 18 家,,石化 8 家,家電和零售貿易各 7 家,,汽車和銀行各 5 家,。從銷售收入看,,重型工業(yè)的上市公司銷售總收入占 72 家上市公司的比重達到 60.16%,說明重型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及不可替代的地位,。重化工業(yè)化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最為顯著的特征,,也是中國經濟不可逾越的階段,這已經得到各界的共識,。內地上市公司如抓住這一機遇,,規(guī)模及收入將得以同步增長。 ????加入 WTO 初期,,許多人士均對大部分國家保護的行業(yè)表示擔憂,,但近兩年來,這些行業(yè)的表現令人吃驚,,從汽車,、鋼鐵,再到銀行,,均以堅實的步伐迎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尤其是汽車和鋼鐵行業(yè),抓住了機遇,,優(yōu)化了資源配置,,保持著高速增長。在 72 家公司中,,鋼鐵和汽車企業(yè)共有 23 家,。與去年相比,,汽車行業(yè)數量持平,,但排名較去年有所提高。領頭羊依然是長安汽車,,全年銷售汽車 385,498 輛,,同比增長 43%,實現銷售收入 1,440,412 萬元,,同比增長 46%,,實現凈利潤 145,068 萬元,同比增長 74%,,100 強排名 33,,與去年持平。雖然長安汽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并非第一,,但在市場布局及戰(zhàn)略合作上,,還是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如微型車業(yè)務,、與福特及鈴木的戰(zhàn)略合作等,。在市場國際化的潮流里,我們可以預見,國內大型企業(yè)包括國有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產業(yè)化結構調整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等將面臨更廣闊的空間,。 ????四、備受爭議的鋼鐵業(yè) ????在排行榜中,,我們留意到一股重要的力量:它們都屬于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該板塊入圍企業(yè)高達 19 家(見表三),銷售收入合計 2,562 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合計 244 億元,,分別占 100 強的 10.49% 和 9.89%。該板塊主要包含鋼鐵及鋁業(yè)(以下分析主要涉及鋼鐵業(yè)),,其崛起得益于行業(yè)景氣的強勁復蘇,、國內宏觀經濟穩(wěn)定持續(xù)的增長及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持續(xù)強勁增長。同時,,該行業(yè)的投資價值在去年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其中以寶鋼股份(第 9 位)、鞍鋼新軋(第 32 位)及馬鋼股份(第 28 位)等表現最為突出,,股價均出現翻番的走勢,,特別是寶鋼股份,率領中國聯(lián)通(第 6 位),、中石化(第 1 位),、南方航空(第 23 位)、長江電力(2004 年新上市)等四家公司,,掀起了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的新理念,。
????鋼鐵板塊的投資價值不僅體現在成長性,更重要的是其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低的市盈率,。年報顯示,,該行業(yè)在所有行業(yè)中每股平均收益和平均市盈率均排名第一。100 強中的 18 家鋼鐵類上市公司,,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占全部內地上市公司(1,312 家 A,、B 股上市公司)的 10.046% 和 19.218%。平均收入與去年相比高速增長47.89%,,高于全部大陸上市公司同比增長的 28.75%,。平均每股收益高達 0.5445 元,是全部內地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的 2.78 倍,。13.34 倍的平均市盈率更遠遠低于深滬兩市的平均市盈率,。 ????鋼鐵行業(yè)是否投資過熱,是近來爭論的熱點,。政府收緊了對該行業(yè)的信貸,,使得投資者對鋼鐵行業(yè)的未來前景表示擔憂,。官方的數據顯示,2003 年中國鋼材產能和消費均創(chuàng)世界歷史記錄,,消費量占全球鋼鐵產量的四分之一,,被國際公認為世界鋼鐵消費的牽引車,全年鋼材消費量 2.47 億噸,,同比增長 17.06%,,鋼材消費增長速度大大快于國內經濟增長速度。2003 年產鋼 2.22 億噸,,同比增長 22.38%,。2004 年 1 2 月份累計產鋼 3,905 萬噸,同比增長又高達 27.95%,。而鋼鐵行業(yè)投資總額,,2002 年是 710 億元,2003 年就達到了 1,329 億元,,增長幅度高達 87%,。這種爆發(fā)式的投資及產能擴張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對原材料,、能源,、交通和環(huán)境都產生了巨大壓力,從而導致了政府一系列相關限制政策的出臺,。然而,,投資者也應該看到,中國鋼鐵業(yè)的問題主要在于產品結構,,產業(yè)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那些過分依賴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yè),,而對大型國有鋼鐵企業(yè)(如 100 強中的多數上市公司)的影響不是根本性的。 ????展望今年及未來幾年鋼鐵行業(yè)的趨勢,,盡管經濟發(fā)展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總體上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鋼材市場預期向好,。首先,由于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的市場需求十分旺盛,,拉動生產與投資迅速跟進,,加上外商投資熱情高漲,整個經濟增長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周期上升階段 重化工業(yè)化階段,。政府最近的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有機地結合,更為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鋼鐵行業(yè)作為基礎產業(yè),,也將受惠于整體經濟增長的拉動,。其次,汽車工業(yè)和機械制造業(yè)等工業(yè)都進入高成長期,,導致工業(yè)用鋼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西部大開發(fā)的“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等大型基建項目相繼啟動以及鋼結構住宅產業(yè)化進程的加速,導致對建筑用鋼的需求大幅增加,。再次,,全球經濟(包括美國、日本)呈現復蘇跡象,,為鋼鐵行業(yè)的發(fā)展補充了動力,。此外,從長遠來看,,中國尚屬發(fā)展中國家,,今后幾年內基礎行業(yè)和基礎設施建設仍將不斷擴張,對鋼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因此,,在中國的國民經濟未真正實現工業(yè)化之前,鋼材的需求量應不會達到飽和,,鋼鐵行業(yè)有望維持產銷兩旺的局面,,前景依然光明。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