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談影響力
????張瑞敏率領企業(yè)在一個競爭性行業(yè)里連續(xù)增長近 20 年,,逼近了 500 強的門檻,。同樣重要的是,他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在改寫當代中國沒有世界名牌的歷史,。無論最終成功與否,,他的膽識和抱負令人嘆服。這就是影響力,。在入選“全球 50 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際,,張瑞敏接受了本刊記者黃翔的采訪。 ????問:作為大陸唯一入選的“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你對海爾的影響力體現(xiàn)在哪里,? ????答: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我的業(yè)績,。企業(yè)管理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經營的成果,。第二是對人的思維方式的改變。我的影響在于讓員工形成不斷變革的意識,。海爾集團的員工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剛跑完 100 米,一口氣沒歇又要繼續(xù)往前跑,,永遠不會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感覺,。剛開始大家有些不適應,,現(xiàn)在大家都習慣了。不斷挑戰(zhàn)自我,,我想這也是海爾員工和其他企業(yè)員工最大的不同,。 ????問:你在海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嗎? ????答:從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我在海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加入 WTO,我們的國力在增強,,但企業(yè)的競爭力遇到很大挑戰(zhàn),。企業(yè)的競爭力本身不一定減弱了,但你的對手不同了,所以就要加快變革的步伐,。我們搞的市場鏈“流程再造”,,涉及的不僅僅是高層的管理員工,而且到每一個人,。比如說,,開發(fā)人員,現(xiàn)在叫“型號經理”,,他們要對開發(fā)出來的產品永遠負責下去,。產品賣不出去,他的收入就受影響,。再比如,倉庫員工現(xiàn)在叫“發(fā)貨經理”,,他要對發(fā)出去的貨負責任。所以我認為這對海爾是一次很大的變革,。 ????問:20 年來海爾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現(xiàn)在的海爾和當年在定位上有什么不同嗎? ????答:過去是制造家用電器,,現(xiàn)在為提供家用電器解決方案,。我們不再是簡單地制造一個商品,而是努力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受當地消費者歡迎的家電解決方案,。 ????問:同時入選我們“商界領袖”排行榜的還有來自索尼,、豐田、三星電子的三位企業(yè)家,。海爾的管理曾經借鑒了日本企業(yè)的成功經驗,,這三家企業(yè)的亮點在哪里? ????答:我認為這三家企業(yè)經營的手段不同,,但在創(chuàng)造市場這一點都很成功,。比如索尼“隨身聽”的發(fā)明,就是首先研究了終端的需求,。海爾“洗地瓜”的洗衣機,,也是來自于消費者的靈感。豐田的“看板”管理,,也是針對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我專門去豐田去考察它的這一套管理,印象很深,。但我認為海爾可以把它做得更好,。三星創(chuàng)造市場的特點在于成功整合了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尋找合適的人才,,海爾在人才資源方面學習了三星的做法,。 ????問:你領導海爾 18 年,,最大的貢獻是什么? ????答:首先是在企業(yè)幾次重大轉型,,做得比較及時,。比如,過去的品牌戰(zhàn)略,,現(xiàn)在的多元化戰(zhàn)略,,事實證明這些轉型的效果不錯。其實當時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成功,。比如,,當時冰箱的利潤大得不得了,但我感覺到不變革不行,。再比如,,1998 年開始的“流程再造”,當時空調的錢是閉著眼睛就能賺,,誰也沒有感覺到市場的壓力,。所以我提出“流程再造”,受到了包括企業(yè)高層在內的激烈反對,。但我堅持說服了他們,。 ????還有就是對人的要求。我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觀點,,對員工的影響很大,。沒有這一點,即使你戰(zhàn)略看準了,,也很難收到好的效果,。企業(yè)的決策很難說 是對或不對,只有結果才有好與不好,。方向對了,,還要有好的執(zhí)行,我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觀點,,就是要員工想方設法把大家認同的戰(zhàn)略做好,。 ????問:海爾和別的家電制造商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海爾最大的不同在于:從創(chuàng)立那天起,,就始終盯住市場。80 年代有很多企業(yè),,更多的是聽命于政府,。當時有一些比海爾更大的企業(yè),按照政府的要求拼命擴大規(guī)模,,影響了質量,。再比如,,在企業(yè)兼并的問題上,政府也向我們推薦過很多企業(yè),,對于不合適我們的,,我們就予以拒絕,政府有時也會不高興,。但我們堅持市場規(guī)律,,避免了很多風險。而不少企業(yè)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把市場需求作為唯一的決策依據,。 ????問:難道海爾是有先見之明嗎? ????答:剛開始,,是迫于生存壓力,。當時我們是一個集體企業(yè),沒有銀行支持,,更沒有國家撥款,,只有尋求用戶的信賴。當時許多國有家電企業(yè),,政府給予的照顧很多,,如產品賣不動時發(fā)紅頭文件給商場等,反而害了這些企業(yè),。有的企業(yè)最終成了我們的兼并對象,。 ????問:海爾的經驗對別人有意義嗎? ????答:每年有幾十萬人到海爾參觀,,有些人來不止一次,,我觀察他們大多數是學習海爾內部的管理制度。其實,,對海爾適合的不一定對其他企業(yè)適合,,況且海爾每天都在變。在管理方法上,,沒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正如《孫子兵法》所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作為企業(yè)的管理者,,首先你要問自己:你對自己的企業(yè)了解多少,?否則就很難借鑒別人。 ????此外,,很多企業(yè)借鑒不成是因為定力不足,。他們總希望能立竿見影,,很怕短時間看不到效果。其實成功往往就在于堅持不懈,,把每一個細節(jié)處理好,。也有的企業(yè),主要是國有企業(yè),,受制于復雜的人事關系,,很難把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問:海爾的不足在哪里,?比如 PC 機沒有打敗聯(lián)想,,白色家電以外的不少業(yè)務也沒能實現(xiàn)重大突破。這里面能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嗎,? ????答:我們正在總結經驗,。我這里只舉一個認識上的問題。比如品牌和產品之間的關系,。我們現(xiàn)在意識到,,品牌只是高速公路上的反光片,而產品才是汽車的大燈,。大燈越亮,,反光片越亮;沒有大燈,,反光片也不會亮,。海爾其它產品的不成功,恰恰就在于沒有遵循白色家電成功的規(guī)律,。即沒有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問:海爾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有目共睹。海爾如何看待合作伙伴,? ????答:我們已經開始在集團貫徹“幫客戶(供應商和經銷商)賺錢”的思路,。比如,隨著競爭環(huán)境的變化,,出現(xiàn)了沃爾瑪,、家樂福、國美這樣的“大流通”渠道,,我們積極介入,,尋求合作,比如,,考慮為他們單獨設計產品等等,。 ????問:現(xiàn)如今 IT 的作用似乎越來越大。海爾的系統(tǒng)以 SAP 的為主,感覺怎么樣,?IT 在海爾起了多大作用? ????答:IT 的應用在中國的確好像成了大問題,。比如 ERP,,很多人的看法是失敗的多。海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也走過一段彎路,,但現(xiàn)在已經形成共識:如果你本身的流程不是面對市場,,計算機就無法幫你。但計算機可以幫你把人力無法處理的非常大量的信息處理出來,,比如我們每年生產上千萬臺產品,,沒有計算機就無法做到把每一臺產品的責任(包括生產、倉儲,、發(fā)貨,、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具體的人。有 了它就能真正做到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所以很多國際知名的咨詢公司,、軟件公司到海爾后說,給你們做系統(tǒng)太麻煩了,。海爾需要的是能把人與市場聯(lián)系起來的系統(tǒng),,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能為海爾提供能把員工的收入和業(yè)績掛鉤的系統(tǒng),。 ????問:管理如此規(guī)模企業(yè)的 CEO,,你怎么分配你的時間?你要求你的主管每天加班嗎,? ????答:現(xiàn)在不了,,現(xiàn)在要求他們每天晚上 7:30 前必須下班。當然,,即使如此,,他們每天工作的時間也超過 10 個小時。我大約一半時間在青島,,一半時間在外地或國外出差,。在青島花時間最多是下車間,與最基層的員工打交道,,了解流程再造的進展等等,。在外地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去賣場,感受第一線,。我認為,,企業(yè)再大,信息化再發(fā)達,,都不能代替管理者與第一線的接觸,,它帶來的信息往往更真實,。 ????問: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yè)家開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外企業(yè)家什么不同嗎,? ????答:中國企業(yè)家的特點是生存能力比較強,面對市場的種種不規(guī)范都能應付,。與外國企業(yè)家相比,,我們的不足在于眼界不夠開闊,以及綜合素質的差距,。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企業(yè)家以往更多地思考內部管理問題,,怎樣做產品,怎樣做市場,,而對于更深一些的東西,,像產業(yè)資本如何與金融資本結合,如何全球化運營等,,就顯得功力欠缺,。一位意大利企業(yè)家對我說:“我的產品很好,但賺來的錢有時會在匯率的兌換上損失掉,?!边@就需要更多的學習。 ????問:說到全球經營,,華人企業(yè)家中家大業(yè)大的不少,,但華人管理的專業(yè)化大企業(yè)不多,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沒有下什么結論。我想可能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寧為雞頭,,不做鳳尾,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而西方人有個觀念:你好,,我就向你學習;我超不過你,,就服從你,。 ????問:你沒有趕上上大學的機會,但照樣做得很成功,。你對學歷,,和學習怎么看? ????答:我非常鼓勵學習。我的四位副總裁都在 40 歲以下,,進廠時三位是本科,,一位是碩士。他們一直沒有放松學習,,比如參加外國人辦的高管短訓班等等,。對我而言,學習是終生的事情,。事實上,我的許多重大決策都直接來源于學習和研究,。比如到美國設廠這件事,,很多人的意見是不需要或是不合算,而我深入研究了本田當年在美國設廠的經驗,。我意識到,,如果你不是一個本土化的品牌,你在當地的競爭力就會受到影響,。中國入關以后,,非關稅貿易壁壘肯定也會加強。企業(yè)如果不走出國門,,對經營的影響不言而喻,。 ????問:你的管理思想是從哪里來的? ????答:一方面是看書學習,。80年代初國內能找到的只有松下幸之助的那些大厚書,。所以一開始在企業(yè)質量管理的辦法上,我借鑒的都是松下的東西,。再往后,,我看了德魯克等人的書。還有一些案例,,在眼界上有所開闊,。第二,我喜歡從“被管理者”的角度看問題,,我總是在想我這樣做,,對普通員工和消費者意味著什么?這一點對形成我后來的管理思想和決策很有幫助,。在冰箱很賺錢的時候,,我就意識到,短缺時代的消費者是別無選擇的,,其實他們對質量,、服務早有抱怨,只是很多廠家沒有這個意識。等大家都有了冰箱,,服務很快就會成突出的問題,。 ????問:為什么別人沒有這樣的意識? ????答:這可能與我的經歷有關,。我是老三屆,,曾經在一個小五金廠當過很多工種的工人,在社會的最底層干過,,體會過“被管理者”的感受,,這一點對今天我作為“管理者”,獲益匪淺,。我當工人時,,最希望的是受到公平對待。海爾現(xiàn)在的流程再造,,某種程度上就是讓每位員工能在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我當過班組長、車間主任,、副廠長,、行政干部,我能體會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員工的感受,。 ????問:現(xiàn)在的海爾距世界 500 強只有一步之遙,。你 84 年進廠的時候夢想過企業(yè)會發(fā)展到這么大的規(guī)模嗎? ????答:沒有,。我當時在青島家電公司當干部,,負責青島的家電企業(yè)的技術,也包括引進,。當時的廠子情況很差,,換了幾任廠長也不行,而引進的設備馬上就到,,如果沒有人來管,,就會形成浪費。所以我去了,,當時的想法是干兩年,。但一上手,就再也沒有停下來,。 ????問:十幾年前你拒絕了讓你擔任市長,、副部長的邀請。你會改變主意嗎,? ????答:不會,。我還是愿意干企業(yè),。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