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最大的電池企業(yè)之一、瑞典動力電池公司Northvolt宣布,因公司現金耗盡,已在瑞典正式申請破產,。截至今年1月31日,Northvolt旗下9家關聯(lián)企業(yè)在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總額已突破80億美元大關,,成為瑞典企業(yè)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破產案之一,。
曾幾何時,,Northvolt 被視為歐洲新能源產業(yè)的希望,企圖在電池制造領域挑戰(zhàn)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然而,,2025年3月12日,這家瑞典公司正式申請破產,,一場雄心勃勃的“綠色革命”戛然而止,。Northvolt 的倒下,不僅是企業(yè)本身的失敗,,更是歐洲新能源產業(yè)在全球競爭中的一次沉重打擊,。這家曾經的明星公司,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Northvolt 敗局回顧
Northvolt 的故事起點充滿希望,。成立于2016年的它,承載著歐洲在電動車電池領域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夢想,。在政策支持和資本涌入的推動下,Northvolt 吸引了大眾汽車,、高盛集團等巨頭投資,,并獲得了超過100億美元的股權、債務和公共融資,。它的口號“讓石油成為歷史”一度成為歐洲新能源轉型的象征,。
然而,好景不長,。從2022年開始,,Northvolt 便深陷財務困境。盡管拿下了550億美元的訂單合同,甚至計劃以2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但它仍然無法擺脫資金鏈斷裂的噩夢,。2023年,其虧損額達到10.3億美元,,較前一年翻倍,。最終,因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這個曾被譽為“歐洲寧德時代”的企業(yè)走向破產,。
Northvolt 破產的三大核心原因
1. 資本燒錢過快,融資困境加劇
Northvolt 采用了一種極度依賴融資的擴張模式,。它斥資數十億美元建設超級工廠,,并在瑞典、德國,、美國多地布局,。然而,由于產品尚未形成穩(wěn)定收益,,其資金缺口始終巨大,。即便與大眾、寶馬等車企簽訂了長期訂單,,前期的高額資本投入仍讓公司現金流吃緊,。
2024年6月,寶馬因 Northvolt 未能履行2020年簽署的長期供應合同,,取消了一筆20億美元的訂單,,直接加劇了資金危機。此外,,雖然 Northvolt 試圖在美國通過破產保護法案爭取時間,,但未能找到愿意接手的投資者,最終只能走向終結,。
2. 生產爬坡緩慢,,技術壁壘未能突破
與中國電池巨頭相比,Northvolt 的技術積累和生產效率始終處于劣勢,。盡管公司推出了“100%綠色電池”概念,,但在實際生產中,它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應鏈管理遠遜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此外,,電池行業(yè)的競爭極為激烈,產品更新迭代迅速,。Northvolt 在量產過程中遇到了諸多技術難題,,導致產品交付延誤,,影響了客戶信心。相比之下,,中國企業(yè)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yè)鏈體系,,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生產出更先進的電池,。
3. 政策支持不足,,歐盟產業(yè)戰(zhàn)略失誤
Northvolt 的破產,不僅是企業(yè)自身的問題,,也暴露了歐洲新能源產業(yè)政策的短視,。歐盟一直希望通過政府補貼和企業(yè)投資,構建本土電池供應鏈,,以減少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然而,歐洲的政策顯得碎片化,、短期化,。
在 Northvolt 遇到資金危機時,瑞典政府明確拒絕提供直接財政援助,,歐盟層面的支持也難以迅速落地,。
Northvolt 創(chuàng)始人卡爾森:把150億美元毀之一炬的那個人
Northvolt 的失敗,創(chuàng)始人彼得·卡爾森(Peter Carlsson)難辭其咎,。這位特斯拉前高管曾帶著“挑戰(zhàn)中國電池霸權”的夢想回到歐洲,,并成功籌集了超過150億美元的投資。然而,,他的激進擴張策略,,卻最終讓這筆巨額資金化為烏有。
卡爾森深信,,Northvolt 只要足夠快地擴張,,就能搶占市場先機。但事實證明,,他高估了Northvolt的執(zhí)行能力和歐洲市場的承受能力,。在沒有穩(wěn)定現金流的情況下,他大舉建設多個超級工廠,,導致公司在短時間內背負了沉重的財務壓力,。此外,他未能及時調整戰(zhàn)略,,應對市場需求變化,使得Northvolt 在供應鏈問題和資金危機面前毫無抵抗之力,。
最終,,Northvolt 破產,,150億美元的資本被無情吞噬,而卡爾森也成了歐洲新能源產業(yè)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痛定思痛,,卡爾森這個人身上存在很多問題。絲毫看不出其人可以作為電動車電池的領軍人物,,反倒非常近似“皇帝新衣”身邊的那個裁縫,,很會揮霍投資,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做的是無用功。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三大啟示
1. 新能源賽道不是“燒錢游戲”,而是“效率游戲”
Northvolt 的失敗再次證明,,在新能源產業(yè)中,,僅靠雄心和資本遠遠不夠。真正能夠存活的企業(yè),,必須具備卓越的成本控制,、技術突破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相比之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中國企業(yè),,憑借強大的產業(yè)整合能力,在全球市場上持續(xù)擴大領先優(yōu)勢,。
2. 歐洲新能源戰(zhàn)略需要重新思考
Northvolt 破產不僅是個別企業(yè)的倒下,,更是歐洲新能源戰(zhàn)略的重大挫敗。歐盟如果仍然希望在電池領域擁有自主權,,就必須加大產業(yè)支持力度,,提供更穩(wěn)定的政策支持,并推動企業(yè)間的合作,,而非僅靠市場自行調節(jié),。
此外,歐洲需要反思自己的產業(yè)鏈布局,,降低對外部原材料供應的依賴,,同時提高本土企業(yè)的技術競爭力。如果歐盟仍然按照過去的方式推進新能源產業(yè),,其全球競爭力將進一步被削弱,。Northvolt 破產的背后,是歐盟決策及執(zhí)行層面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在目標及定位上的“大,、假、空”,。
3. 未來新能源產業(yè)將進入更殘酷的淘汰賽
Northvolt 的倒下預示著新能源行業(yè)的競爭正在進入新階段,。市場已經不再容忍效率低下、融資過度依賴外部資本的企業(yè),。未來,,只有具備真正核心競爭力、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并迅速調整戰(zhàn)略的公司,,才能在這場淘汰賽中存活,。
特斯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yè),,已經在全球新能源市場占據主導地位。Northvolt 破產后,,歐洲的新能源產業(yè)將更加依賴這些行業(yè)巨頭,。這意味著,未來新能源行業(yè)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中美歐之間的市場格局也將迎來新的變局,。
Northvolt 破產,不只是一個企業(yè)的倒下
Northvolt 的隕落,,不僅是歐洲新能源產業(yè)的挫敗,,更是一場全球產業(yè)變革中的生動案例。它提醒我們,,新能源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資本、供應鏈,、政策和市場的綜合博弈,。
未來,歐洲若想在新能源產業(yè)中立足,,必須吸取 Northvolt 的教訓,,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并腳踏實地地推動產業(yè)升級,,否則,,Northvolt 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新能源企業(yè)。(財富中文網)
作者王衍行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前副秘書長、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