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銷售進入年末沖量階段,。為完成全年銷量目標,,部分汽車品牌開啟“以價換量”模式,,推出購車補貼,、限時優(yōu)惠等活動,有車企降價幅度甚至超19萬元,。
先贏不算贏,,車市正在迎來真正的淘汰賽,。
臨近元旦春節(jié),相比于樓市的年末慘淡,,部分開發(fā)商在ICU里嗷嗷待哺,,車市卻迎來了每年的促銷大慶??紤]到不少車企2023年初立下的目標很遠大,,但完成情況極不理想,它們都需要在年底沖刺銷量,,或是給2024年尋求開門紅,。
回顧2023年的車市,可以小結(jié)為整體銷量低迷,,兩極分化嚴重,,電車占比達成跨越三成的里程碑,消費者“買漲不買跌”效應嚴重,。未來兩年,,新能源車行業(yè)將進入到最為殘酷的淘汰賽,如今不少耳熟能詳?shù)钠嚻放拼蟾怕蕦⒊蔀闅v史,。
雖然我國家用汽車銷量早已跨越每年2500萬輛的里程碑,,雄踞全球第一。但在燃油車時代,,主要是合資品牌吃肉,,自主品牌喝湯的格局,這一局面一直延續(xù)到2020年左右,。當新能源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一線城市加速普及,,合資品牌的苦日子到來,考慮到市場蛋糕仍大,,過去還是“溫水煮青蛙”,,但到今年本田、豐田兩大日系品牌也開啟裁員,,韓系品牌幾乎退出中國市場,,傳統(tǒng)車企宣告正式“變天”。
過去,,比亞迪被戲稱為跑滴滴的品牌,,但在近兩年新能源車普及浪潮下,比亞迪已成為最大贏家,,去年銷量突破200萬輛,,今年或?qū)⑦_到300萬輛。僅從銷量上來看,,已經(jīng)超越廣汽集團,,接近上汽集團的八成左右,,考慮到新能源車占比最高有望達到五成的滲透率,只要比亞迪自己不犯錯,,基本上已經(jīng)拿到了出線權(quán),。五年內(nèi)沖擊500萬輛的目標也并非不可能,資本市場也對此提前做出了反應,。
反觀造車新勢力,,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蔚來、小鵬,、理想,,則是分化極大。理想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標,,而小鵬和蔚來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蔚來剛發(fā)布的2023 Q3財報毫無驚喜,即使單季銷量首次突破5萬輛,,但全年依舊未達到20萬輛,,距離50萬輛的及格線更是差了一段距離。相比2020年到2021年的風光時刻,,蔚來當下的窘境恰恰說明了何為“先贏不算贏”,。
值得一提的是,在燃油車時代橫空出世的國產(chǎn)品牌長城,,顯然也在電動車時代轉(zhuǎn)型艱難,,而且非國資背景下,與比亞迪短兵相接,,很有可能會被越落越遠,。假若其不能在新車上有所作為,未來大概率只能死守燃油車市場,。
有意思的是,,就在年末車企紛紛降價促銷時,特斯拉卻反其道而行之,,打起了漲價牌,。考慮到特斯拉上海工廠當下年產(chǎn)能在100萬輛左右,,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供出口,,加上特斯拉剛量產(chǎn)的網(wǎng)紅皮卡也極為吸睛,不排除明年進口到中國市場發(fā)售,,因此特斯拉的產(chǎn)能制約和品牌調(diào)性之下,,不降反漲也就不奇怪了。
此前不少分析師將電動汽車形象地稱為“帶四個輪子的手機”,。正如國內(nèi)手機市場在2017年前后的終極淘汰賽,,一大批品牌或主動或被動地退出了市場,最后只留下3到4名主要玩家,。筆者相信未來兩年的車市也是類似,,以電動車為主業(yè)的品牌,很可能下降到5個以內(nèi),。其余玩家只能以燃油車的基本盤為主,,比如日系品牌,最大的變量則來自華為的變相造車,。
華為手機曾經(jīng)統(tǒng)治了國內(nèi)手機市場,,賽道換到汽車之后,雖然換了玩法,,但是在消費電子產(chǎn)品上已經(jīng)成熟的打法,,也極為適用。加上小米汽車也會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亮相,,下半年推向市場,,對現(xiàn)在還掙扎于生死線的車企來說,時間真的不多了,。
展望2025年,,一家獨立車企要活下去,年銷量至少在50萬輛以上,。假若要活得好,,恐怕要超過200萬輛,也就是接近10%的市占率,??紤]到已經(jīng)有上汽、廣汽,、一汽,,這三大集團,加上比亞迪和特斯拉,,剩下百萬銷量的車企大概率不超過3家,。造車新勢力中“蔚小理”應該是三僅存一。(財富中文網(wǎng))
本內(nèi)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wǎng)立場,。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編輯:徐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