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圍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多次喊話施壓之后,,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江和記實業(yè)3月4日深夜公告稱,將以228億美元價格,,出售旗下除中國大陸和香港之外的全球港口業(yè)務,,包括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買家是由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和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旗下一家子公司組成的一個財團,。
盡管長和集團表示,,這一交易為“純粹的商業(yè)決定,與近期有關巴拿馬運河的政治新聞無關”,,但分析人士認為,,李嘉誠此舉顯然是為了規(guī)避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在再度當選美國總統(tǒng)之后,特朗普多次聲稱“是中國在管理巴拿馬運河”,,指責中國公司參與港口建設違反了一項運河中立條約,,還曾威脅要“奪回”巴拿馬運河,將其置于美國控制之下,。這些言論令巴拿馬感到不安,,該國政府今年2月退出了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倡議。
最新交易創(chuàng)下近年來全球最大的港口出售案,。它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涉及長和子公司HPH(和記黃埔港口)在巴拿馬港口公司(Panama Ports Company)90%的股份,該公司負責運營巴拿馬運河上的兩個重要港口,。第二部分涉及HPH在其子公司和關聯(lián)公司中80%的有效控股權,,這些公司在全球23個國家擁有并運營43個港口,涵蓋199個泊位,,其中包括英國費利克斯托,、荷蘭鹿特丹歐洲集裝箱碼頭、韓國釜山和泰國林查班等主要港口,。
長和此次出售的資產不包括旗下HPH Trust(和記港口信托),,后者管理著香港、深圳及其他中國港口設施,,包括鹽田國際,、香港國際貨柜碼頭等資產。
此次交易將給長和帶來約190億美元現(xiàn)金收益,。在消息宣布后,,長和股價3月5日高開14.9%,升幅一度擴至20%以上,。
長和聯(lián)合董事總經理Frank Sixt稱,,HPH港口業(yè)務的出售“是一個快速、低調但競爭激烈的過程,,期間收到了大量投標和興趣表達…… 最終,,我們達成的交易估值極具吸引力,這筆交易無疑符合股東的最佳利益,。”
長和表示,,預計將在4月2日或之前簽署巴拿馬港口公司的出售協(xié)議,,但未提供剩余港口資產出售的具體時間表。但這筆交易需要通過歐盟,、美國等多個司法管轄區(qū)的反壟斷審查,,也需獲得長和特別股東大會批準,。
長和與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97年。當年,,和記黃埔集團通過國際競標,,成功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兩端兩個關鍵港口——太平洋一側的巴爾博亞港和大西洋一側的克里斯托瓦爾港的運營權,特許經營期為25年,。這兩個港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分別位于運河的左右兩端,控制著運河的進出口,,因此具有極高的戰(zhàn)略價值,。
在獲得運營權后,長和對這兩個港口進行了多輪大量投資,,提升了港口的吞吐量,、基礎設施水平和運轉效率。而通過收取“過路費”和提供港口服務,,長和也獲得了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2023 年時,港口業(yè)務約占長和總收入的 9%,。巴拿馬與中國在2017年正式建交,,為長和在巴拿馬的業(yè)務提供了進一步支持,巴拿馬政府也在2021年將長和的特許經營權延長了25年至2046年,。
然而,,近年來,長和在巴拿馬的運營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巴拿馬政府曾對其合同進行審計,,并評估是否調整或取消其運營權。特朗普的回歸更使得這家港資公司的運營權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
就在長和集團宣布出售港口幾小時后,,特朗普在其新任期首次國情咨文演講中再次重申,為了美國的國家安全,,他的政府將“重新奪回”巴拿馬運河,。
此次交易也是貝萊德在去年以125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基礎設施投資管理公司GIP之后,在基建投資領域的又一次重大布局,。GIP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超過1000億美元,,投資組合中包含了倫敦蓋特威克機場、悉尼機場等多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它的并入使得貝萊德的基建資管平臺擁有了超1500億美元的跨資產資管規(guī)模,。
貝萊德CEO 拉里·芬克(Larry Fink)曾多次表示,基礎設施投資正面臨巨大的發(fā)展機遇。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在與長和的交易談判過程中,,芬克曾向包括特朗普總統(tǒng)在內的華府高層通報情況,貝萊德牽頭的財團是在確信美國政府支持這筆交易之后,,才繼續(xù)競標的,。
此次收購長和旗下的港口業(yè)務,不僅鞏固了貝萊德作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地位,,也示意它將在基建投資領域進一步發(fā)力,。
與此同時,貝萊德也在伺機退出一些高風險資產領域,。今年2月,,它就因為“斷供”在上海的兩棟寫字樓而引發(fā)關注。這兩棟位于上海普陀區(qū)的寫字樓是貝萊德在2018年以12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的,,為此貝萊德貸款7.8億人民幣,。但新冠疫情以及經濟下行壓力使得中國一線城市商業(yè)地產前景低迷,貝萊德在打折出售寫字樓以及談判債務展期都失敗后,,選擇放棄這筆資產,,由貸款銀行收回寫字樓,為此損失超過4億人民幣,。
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和氣候風險不斷升高之際,,基礎設施投資以其收益長期穩(wěn)定的特點而顯得更具吸引力。
從長和一側來說,,即便在政治壓力下剝離港口資產后,,它依然在全球持有大量能源、交通,、電信等基建投資,。比如,和記黃埔歐洲公司連同李嘉誠個人共持有加拿大西諾沃斯能源公司(Cenovus Energy Inc)超過四分之一股份,。
在英國,,長江基建與香港電燈(港燈)及李嘉誠基金會共同控制著英國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市場,服務倫敦,、牛津和劍橋等地,,供電用戶高達780萬戶。長江基建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配電商之一,。
有分析師認為,,李嘉誠此次出售除中國以外的全球港口資產,尤其是巴拿馬港口,,再一次展現(xiàn)了他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對資本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既規(guī)避了可能的政治風險,,又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完成資產變現(xiàn),,為集團未來的戰(zhàn)略布局留足了空間,。(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