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論亂局
????阿蒙森和斯科特取得的結果截然相反,,但這并不是因為他們面臨的環(huán)境截然不同,。羅蘭?亨特福德在他的巨著《地球盡頭》(The Last Place on Earth)中描述,,在最初的34天行程中,阿蒙森和斯科特面臨的好壞天氣的比例相同,,均為56%,。如果他們在同一年面臨的環(huán)境和要實現(xiàn)的目標相同,導致他們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是就不會是環(huán)境,。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二者的做法截然不同,。
????我們所研究的企業(yè)領導人也是如此。與阿蒙森和斯科特相同,,對比組企業(yè)領導人對于面臨的環(huán)境非常脆弱,。但是,某些領導人證明自己就是10X成功企業(yè)領導人,,而另一組的領導人則相形見絀,。
????首先,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10X成功企業(yè)領導人與不太成功的對比組企業(yè)領導人不同的特質(zhì):與他人相比,,他們并不具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遠見卓識、充滿魅力,、遠大抱負,、好運連連;他們并不比別人更能追求風險,、更加英雄主義,、采取更大規(guī)模或更大膽的行動,。請不要誤會,,我們不是說10X成功企業(yè)領導人缺乏創(chuàng)造力、雄心壯志或勇氣來成就卓越,。他們擁有上述所有特質(zhì),,但是對比組的企業(yè)領導人也擁有上述所有特質(zhì)。
????那么,,10X成功企業(yè)領導人有什么過人之處呢,?首先,關于控制和失控,,他們采取一種矛盾式的應對方法,。一方面,他們清楚,,在環(huán)境的重要性方面,,他們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持續(xù)存在,他們無法控制,、也無法準確地進行預測,。另一方面,,他們抵制無法控制的因素或偶然事件決定結果的說法;他們力圖對自己的命運負全責,。
????10X成功企業(yè)領導人生動地解釋了三大核心行為:嚴格的紀律,、實驗型創(chuàng)造力和持續(xù)堅持。在失控的世界中,,他們采用了自我控制的奇特方法,帶領他們的團隊前進,。
20英里征程理論
????想象一下,,你站在圣地亞哥的太平洋,望向內(nèi)地,。你將要開啟3,000英里的徒步行程——從圣地亞哥到緬因州的南端,。第一天,你徒步走了20英里,,成功出城,。
????第二天,你走了20英里,。同樣,,第三天,你走了20英里,。你走向炎熱的沙漠,。天氣非常炎熱,氣溫超過38攝氏度(華氏100度),,你想要在涼爽的帳篷里休息一會兒,。但是你沒有。你站了起來,,又前進了20英里,。
????你保持著同樣的速度,每天20英里,。
????天氣漸漸涼爽起來,。風吹著后背,你感覺很舒服,,你可以走得更遠,。但是你仍然堅持著,控制著自己的速度,。仍然堅持每天20英里,。
????后來,你到達了科羅拉多州的高山,,風雪襲擊,,氣溫降至零下——你只想待在帳篷里,。但是,你仍然起床,,穿好衣服,。繼續(xù)著你的20英里行程。
????你保持著同樣的速度——20英里,、20英里,、20英里——之后,你進入了平原,。在絕佳的春季,,你一天可以走40或50英里。但是你沒有,。你仍然保持著速度,,每天20英里。
????你最終抵達緬因州,。
????現(xiàn)在,,來想像一下與你同一天從圣地亞哥出發(fā)的另一個人。行程伊始,,他非常興奮,,他第一天走了40英里。
????第一天的偉大行程使他筋疲力盡,,一覺醒來,,氣溫達到38攝氏度。他決定,,在天氣涼爽之前,,先停下來, “當天氣好轉時,,我再把落下的行程補回來,。”在他穿行美國西部時,,他保持著這樣的模式——天氣好時,,他加快前進的速度;壞天氣時,,躲在帳篷里抱怨,、等待。
????在到達科羅拉多州的高山前,,一連幾天天氣都很不錯,,為把落下的行程補回來,他全力以赴,每天行程40至50英里,。但是,,當他幾乎筋疲力盡時,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幾乎要了他的命,,他躲在帳篷里,,等待著春天的來臨。
????春天終于來了,,他繼續(xù)前行,,然而身體逐漸衰弱的他,只能蹣跚地向緬因州進發(fā),。在他抵達堪薩斯城時,,每天堅持20英里行程的你,早已經(jīng)到達了緬因州的南端,。最終,你以明顯優(yōu)勢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