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誓當貓奴的他,,設計了具有爭議的東京奧運會場館

12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站在新國立競技場內(nèi)的講臺上,,向全世界宣告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的正式竣工,。
這一次“重新推敲”,,歷時4年之久。
打敗扎哈的人
2015年7月,,日本政府以建筑成本過高為由,,叫停了2012年敲定的東京奧運主會場設計方案。
在眾多日本民眾及本土設計師看來,,建筑大師扎哈·哈迪德(1950-2016)充滿未來主義感的設計,,太不“日本化”;這一高過日本歷史建筑明治神宮的“龐然大物”使日本人“倍感壓力”,;還有人稱,,它像一個巨大的自行車頭盔。該方案甚至一度引發(fā)眾怒,,以致民眾聯(lián)名上書,。
最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取消與扎哈的合約,。雖然事后扎哈事務所謙虛地表示愿意修改,,但政府還是將目標鎖定在了本土設計方案上。
而后,,日本設計師隈研吾的“木與綠體育場”設計方案勝出,。
與扎哈的方案相比,隈研吾的設計更低調(diào),,也更本土化,。

和他一貫的風格相同,新國立競技場的設計靈感來自日式木結構建筑,?!爱斈銖牡谝粚涌慈ィ瑫匆妼訉酉喁B的木制屋檐,。這個意象和你抬頭望法隆寺的五層寶塔是一樣的,。”他介紹道,。而該屋檐的設計還會引入自然風,,這將解決萬人體育場最令人窒息的空氣流通難題。
隈研吾是當代建筑界謙遜主義的代表,,擅用自然之物,,主張融入自然。新國立競技場的設計廣泛使用了日本雪松和落葉松,,采用鋼木混合結構,,由綠色植物圍繞裝飾,與明治神宮外苑的綠色景觀融為一體,,無一不強調(diào)了“木與綠”的概念,,被日媒稱作“森林體育館”。
而為了解決政府較為看重的建筑成本問題,,隈研吾采用了更為平緩的屋頂,,以及下沉式的跑道,使整個場館高度較扎哈的設計降低了20米,??傉嫉孛娣e有所減少,預算也縮減了四成,。
首相安倍晉三對此非常滿意:“這是一個很棒的計劃,,基本原則、工期和成本等各方面都滿足標準,?!?/p>

但是眾口難調(diào),本土設計師的作品也一樣難逃網(wǎng)友的毒舌,。
從上空俯視,,日本新國立競技場呈白色橢圓環(huán)狀,在一些網(wǎng)友眼中這是:
一顆巨大的0蛋,;
一個巨型馬桶圈,。
由于建筑采用層疊結構,且層與層之間會栽種綠植,,就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其為:
大漢堡,;
吃剩的一摞沙拉盤,還夾著生菜葉,。
元旦將至,,這座體育場將迎來其第一場比賽——JFA全日本足球選手權大會。2020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也將于明年7月24日在此舉行,。
也曾“翻過車”
這種“木與綠”的自然設計風格并不是隈研吾最初就有的,。
隈研吾說,自己也曾淺嘗先鋒式的設計,。他指的,,大概是20多年前的一次試錯。
36歲那年,,隈研吾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師事務所,,而后在日本建筑業(yè)如日中天的時代,他拿下了馬自達汽車展銷大樓的設計案,,并建造出了中間鑲有普通立柱8倍寬羅馬柱的M2大廈,。
如此辣眼睛的建筑,你很難想象是出自他手。

像一堆兒童積木毫無章法地堆置在一起,,這一建筑為隈研吾帶來了極大的爭議,,同時還有能力上的質(zhì)疑。這個用力過猛的首發(fā)之作還被貼上了“向西方諂媚”的標簽,。此后,,時值日本經(jīng)濟泡沫,隈研吾被東京建筑界“封殺”了12年,,沒有接到一個案子,。
迫于生計,他選擇放棄與大型混凝土及鋼材建筑的糾纏,,離開東京,,去鄉(xiāng)下和傳統(tǒng)工匠對話,就地取材學習傳統(tǒng)技藝,,順便接一些小活糊口,。
隈研吾將這12年稱為“我人生最為低谷的歲月”,時至今日,,“這段經(jīng)歷卻成為我最大的財富”他說,。
這十余年也是其對木材、竹子和其他自然材料產(chǎn)生興趣的起點,?!霸诘胤缴瞎ぷ鳎矣袡C會直接跟匠人們溝通,,一起交流選用什么材料好,,怎么用,等等,,非常細微,、具體?!痹凇董h(huán)球人物》的采訪中他如是描述那段時光,。
返璞歸真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自然與技藝的碰撞下,,沉淪和沉淀之間,隈研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思維,,即建筑應重構與環(huán)境的平衡與和諧,,而非用人類意志扭曲自然。他將這種理念稱為“負建筑”,。
隈研吾在《負建筑》一書中寫道:“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把建筑物從周圍環(huán)境中分割出來”,,“一味地將建筑當成‘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p>
“我想讓建筑與自然更曖昧、更親近,,也就是說,,讓建筑物消失于自然中?!?/strong>
2011年日本遭受三重災難:地震、海嘯和核危機,。這更強化了他的理念,。
在中國長城腳下,他用“負建筑”理念設計了一座“竹屋”,,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致敬,。長城配合蜿蜒起伏的地形筑起城墻,隈研吾的建筑也順應起伏的地勢,,將底部設計成曲線,。為了解決竹子易開裂的問題,隈研吾聽取中國工人的意見,,將竹子水煮去油,、并在外部刷上了一層茶色亮油,整個建筑閃耀在萬里長城腳下,、山巔之間,。

在后來的設計中,不止于竹,、木,,我們更能看到紙、石,、布,、瓦等材質(zhì)作為設計元素被隈研吾融入建筑。

而在城市建筑設計中,,即使是面對極為現(xiàn)代化的建筑訴求,,隈研吾也能將傳統(tǒng)與地方文化游刃有余地融入其中。三里屯太古里是京城有名的地標性建筑之一,,斑斕的色塊及不規(guī)則立體幾何造型之間,,你亦能看到四通八達的胡同式規(guī)劃。
謙遜的天才,,像養(yǎng)貓一樣設計建筑
《金融時報》評論員埃德溫·希斯科特認為,,“當代建筑就意味著明星建筑師的故事,是孤獨天才的設計,是紙上畫草圖的卓越天賦,,是名人,,是全球的知名度?!?/p>
隈研吾卻不敢茍同,。在本月《財富》設計頭腦風暴晚餐會上,隈研吾充滿激情地講述他對于謙遜的理解,,他認為謙遜是當代建筑師“最重要的特質(zhì)”,,而“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傲慢”則是20世紀的重大悲劇。
若不是東京奧運會主場館的設計,,隈研吾的知名度恐怕只限于亞洲范圍內(nèi),。《紐約時報》就曾介紹他為“美國人從未聽說過的最有名的日本建筑師”,。
“謙遜對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個細節(jié)過于強烈、搶眼,,勢必會破壞整體環(huán)境的和諧,。”在《時代周報》中他曾這樣描述,。同要求自己一樣,,他也將謙遜作為標準衡量自己的建筑,使其每一個建筑都以謙遜的姿態(tài)矗立于所處環(huán)境,。
謙遜的品質(zhì)或許源自他對生命的愛與尊重,。
少年時期,隈研吾的最愛其實是貓,?!爸幌虢o貓當醫(yī)生,我愿一生當個貓奴,,”他說,。
然而,奧運會改變了他的人生目標,,成了他建筑設計之路的起點,。
1964年,東京第一次承辦奧運會,。當10歲的隈研吾被父親領到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門前,,他當即放棄了做獸醫(yī)的夢想,從此立志做建筑設計師,?;蛟S是建筑給了他比愛貓更強烈的欲望和歸屬感,。
雖然沒有成為獸醫(yī),但他卻像養(yǎng)貓一樣對待每一個建筑——不是當做“物”,,而是作為生命體的一部分,。
全球設計咨詢公司Fjord最近發(fā)布了一份有關商業(yè)、科技和設計趨勢的最新報告,,其中第七條趨勢是:“以生命為中心的設計”,。
Fjord認為,“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這一概念,,已經(jīng)開始顯得太狹隘太自私,。報告指出,設計師單純迎合某個消費者的口味已不足夠,,趨勢是,,設計師需要為所有的人設計,而不是為某一個人——“把人當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中心”。
一如隈研吾希望的,,當人們站在日本國立競技場附近時,,能感受到松樹散發(fā)的芬芳。
中國印記
在眾多外國建筑師中,,隈研吾造訪中國的次數(shù)頗為頻繁,。
他的理念中,“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文化,,不能逐末忘本,,尤其是在為了追求物質(zhì)豐富而大肆破壞環(huán)境的當今社會,更要珍視傳統(tǒng)與自然,,返璞歸真,。”
在隈研吾眼中,,中國的城市里到處充斥著歐美風格的摩天大樓,。該有更多與中國文化相匹配的當代建筑出現(xiàn)。于是自長城腳下的竹屋起,,隈研吾開始在中國的諸多城市留下他的印記,。

土瓦青磚依山而建,生在山野,,隱于自然,;借鑒江南傳統(tǒng)建筑的玄瓦坡頂,錯落有致,。這些磚瓦,,皆取自廢棄老房,,舊物新用。

▲虹口SOHO 上海
三維白色聚碳酸酯塑造的空間,,如一處“柔軟的洞穴”,,又像是自然界中一塊白色的巖石。

不見磚瓦亦不見木材,,云峰山腳下“石頭屋”連成一片,。武定砂巖、大理石,、香格里拉漢白玉,、施甸米黃、云龍青石和騰沖本地的火山石,,“石頭紀”由6種顏色,、35種規(guī)格的石頭堆疊而成。

通透的白色樹脂方磚詮釋著現(xiàn)代茶室的禪意,,不遠處故宮城樓的一角被框在窗內(nèi)相映成趣,。

▲阿里巴巴西溪園區(qū)“淘寶城” 浙江 杭州
數(shù)年前,隈研吾與馬云相談甚歡,,“建筑是一個時代的鏡子,,跟這個時代中擁有權力的人共事,對于建筑師而言,,這是自然而然的事,。”隈研吾打造的“淘寶城”四處可見亮眼的阿里橘,。

▲知藝術館 四川 成都
就地取材的瓦片結合傳統(tǒng)工藝,,用鐵絲懸于空中,建筑入浮于水中,,仿佛擺脫重力,,也是向道教“無為”的東方哲學致敬。

▲三里屯SOHO 北京
三里屯太古里對過,,九棟扭曲的橢圓形百米高層建筑,,圍繞著半地下戶外庭院。隈研吾親切地稱這一造型為“豆子”,。
------------------------------------------
不失其本質(zhì),,又不落于俗套。隈研吾一直在現(xiàn)代和自然間摸索著一種難尋的平衡,。
大多數(shù)人以為隈研吾設計的建筑是純粹的,,但是他說:“我喜歡嘈雜,討厭純粹,。實際上我所做的是嘗試創(chuàng)造一種新形式的嘈雜,?!?
“試圖盡可能的接受城市的噪音,去利用噪音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和諧,?!?/p>
這是隈研吾對設計、也是對未來世界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