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迎奧運
????隨著7月奧運盛會的到來,,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對倫敦致敬,,談體育的談經濟的談社會的,而饕餮們就只能盡量張開大嘴放開肚皮掃蕩不列顛美食了,?;蛟S是英國開放的留學政策,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去往英倫三島,,與之相對應的是回歸潮中帶回的英國元素在生活中越來越常見,,比如英式下午茶。
????有時候我也會在家自己倒騰下午茶,,純粹只是懷念蘇格蘭三文魚和司康餅罷了,。每當這個時候,再貴價的金駿眉也得退居二線,,而一定要選擇英國牌子的茶,,哪怕明知這些茶有很多都是產自中國的再包裝。英國牌子的茶,單價普遍都挺高,而對茶很挑剔的中國人會覺得英國茶是沒有太大性價比和飲用愉悅感的,,就算是來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青睞的茶室Fortnum & Mason品級為TGFOP的紅茶也并不足以讓食客的味蕾為之一振,。白金漢宮的紀念品商店里倒是有不少高品質的好茶,但我還是覺得那是因為它沾染了女王的光芒,,所以味蕾暫時性失調了,。英國人喝的茶,大致說來無非就是大吉嶺,、錫蘭高地,、阿薩姆、祁門紅,,我喝過的一眾英國牌子里,,還不如坦洋村里的一個老茶鋪,當然了,,人家老茶鋪也不是尋常貨色,,早在1865年左右就開始給英國人供茶了。
????中國人的茶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是無比深遠的,,不過咱們老祖宗對于純粹極致口感的追求偏好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這上九流中勉強夠上末流的行業(yè)產物要么成為極少數金字塔塔尖的味覺盛宴,要么就會變成邊銷貿易的互市產品順便促進民族大融合兼擴大貿易順差,。但當英國人一嘗茶鮮之后,,卻將這種長在地里的山野農夫變成了一位儀態(tài)萬方的社交淑女,極大提升了茶品牌的精致程度,,并且隨著大英帝國的版圖拓展,,直接將此變成了深入人心的優(yōu)雅生活方式。
????在英國的時候大小下午茶吃過不少,從酒店到小餐館再到朋友家里的DIY,,只是后來漸漸失去了興趣,,實在是乏了三明治、司康餅,、三文魚,,英國人在食物上的創(chuàng)意,至少是大眾層面上,,實在是乏善可陳,,從威爾士逃到蘇格蘭,跨過愛爾蘭海峽也逃不過標準化的黃瓜三明治的荼毒,。這些食物,,反而隨著離開英國的時間越長而越加懷念罷了,這樣心態(tài)的人或許不少,,也可能是國內跨界料理遍地開花的一大誘因吧,。
????后來居住的城市,也和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香港的英式下午茶,,甚至被列為香港旅游的必備活動之一,其中的翹楚是半島酒店,。帶有濃烈殖民地風格的半島酒店一直保持著紳士般的服務質素,,再加上各種媒體一陣吹風,一頓下午茶都需要排上一兩個小時的隊伍才能一見真容,。我是極喜歡半島下午茶的那套餐具的,,Tiffany定制,帶著低調的奢華,,搭配的亞麻餐巾上用金絲線繡著半島的一些標志,,比如最受歡迎的門童。伺應生簡直就是有求必應,,還特意拿了四塊繡了不同標志的餐巾讓我挑選,,最后一股腦地都送了與我,這倒讓我的厚臉皮有點無處安放了,。
????半島的下午茶,,正經地來說應該是“Afternoon Tea”,不過我有一些美國朋友總是會說“High Tea”,,但實際上這并不正確,。其實這兩個名詞是相對的概念,因為Afternoon Tea有另外一個名稱為“Low Tea”,。Low指的是茶桌茶幾,,也就是傳統(tǒng)的下午茶應該是在午飯之后不久到五點之前,,一群閨蜜悠閑地圍著沙發(fā)茶幾寒暄閑聊,本來下午茶的發(fā)明就是一群貴婦小姐們的客廳游戲,,拿點司康餅有意無意地蘸著奶油,,或者計較一下是伯爵紅茶還是大吉嶺。
????而High Tea更像是工人階級一天勞作之后等待八點正餐之前的前餐,,所以一般都晚于下午五點,。就連茶的選擇估計也不多,鑒于阿薩姆價格最便宜,,又最容易出顏色,,這大概是“建筑工人茶”——Builders' Tea的最佳搭檔了。至于為什么High,?因為坐的地方不同了,,高桌高凳,甚至直接用餐桌的也有,。所以食物有些重口味,,甚至會有肉菜如牛排或肉餡餅之類的。High Tea更恰當的翻譯應該是下午茶餐,,竊以為有點象香港茶餐廳里六點半前的下午茶餐了,,還時不時供應特價餐,簡直就是對工人階級的最大體貼了,。
????現在出國已經不是難事,,四年一次的體育盛宴應該會讓希思羅機場忙上好一陣子了,。而入境之余或許還要隨俗,,那么必然少不了英國人頗為注重的喝茶傳統(tǒng)了。對于愛茶的我們來說,,喝著茶看奧運,,這大概是最接地氣的一種迎奧運方式了。
本文作者周璦瑪,,財富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社會學,,聊生活聊社會,,也聊美食聊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