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物,,新生活,,新活力
????過去的15年,中國經濟體制快速向市場經濟轉型,,大步對外開放,,加上科技發(fā)展異常迅猛,新產品不斷出爐,,加速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進程,。由此,,中國社會中出現了一些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物。例如,,1977年的時候,,網絡只是“小荷剛露尖尖角”。之后,,互聯(lián)網及其應用大放光彩,,雖然經歷了2000年的網絡泡沫,但依然沒有阻擋它的腳步,。時至今日,,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人們已經離不開互聯(lián)網,。過去的15年,,商品房、信用卡,、汽車4S店等對中國人來說嶄新的產品和服務也接踵而至,,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改變了一種又一種的傳統(tǒng)產品和服務形態(tài),,成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引擎,。本刊編輯部進過慎重評選,列出了這15年間對中國人生活影響最大的15件事物
1.商品房
????在過去15年間對中國人生活影響最大的15件新事物中,,如果說其中有哪一個是令人既愛又恨的,,那么無疑就是商品房了。從1993年開始,,中國啟動住房改革,,廢除了福利分房,商品房開始大行其道,。
????衣食住行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居者有其屋”更是中國人的固有觀念。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工的住房靠分配,,但許多人分到一套住房往往要排到四、五十歲以后,,商品房的出現讓有條件的人早日圓了住房夢,。住房改革先是從解決以中低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經濟適用住房供應體系開始,,后來延續(xù)到以高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商品房供應體系,。1998年7月3日,國務院頒發(fā)了《國發(fā)[1998]23號文件》,,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這是中國興起住房熱的開端。這一熱,,一直持續(xù)到了現在——許多人依靠銀行貸款的支持紛紛擁有了自己的住房,,成為“房奴”一族。近十年來,,全國尤其是大城市的商品房房價出現了成倍提升,,上漲速度遠遠超過了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房價的一舉一動牽扯著大家的神經——不斷上漲,,意味著未購房者的夢想不斷破滅,;出現下降,又造成“房奴”的痛苦,??梢灶A料,商品房未來一段時期仍將是人們在生活中最為關注的一件事物,。
2.信用卡
????信用卡在15年前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迅速普及卻是最近十年間的事。如今,,大部分人的錢包里都會有一張或多張信用卡,,不少人甚至到超市買幾元錢的商品也要刷卡,。信用卡已成為人們常見的隨身物,。
????1985年3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fā)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人民幣信用卡——珠江信用卡,,開始了信用卡在中國的新旅程,。借錢消費并不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信用卡這種起源于美國的消費信貸方式和支付手段一開始引進中國時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后來,,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再加上信用卡發(fā)行部門的大力推廣,,此種消費模式開始得到追捧,。電子商務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電子商務網站購物并用信用卡支付,。1997年10月,,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發(fā)動,、匯集眾多商業(yè)銀行和郵政儲匯局,,成立了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為不同銀行機構發(fā)行的各種信用卡在全國范圍的跨行通用,、聯(lián)合經營創(chuàng)造了條件,。
3.移動通信設備
????信用卡是現代社會人們的隨身物,,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通信設備也是如今中國人必備的另一件隨身物。人們熟悉移動通信設備,,是從尋呼機開始的,。無線電尋呼機又叫BP機,最早專門用來接收信息,。從BP機開始,,人類已經跟移動通信設備密不可分。這種設備從盛行到上世紀90年代最簡單的數字尋呼機,,發(fā)展到漢顯尋呼機,,之后被手機迅速取代。

????中國人從1987年開始使用模擬式蜂窩電話,。當時,,擁有一個像磚頭一樣的“大哥大”,是一件相當拉風和擺譜的事情,。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手機變得越來越智能和輕便,也越來越普遍,。自1987年第一個手機用戶在廣東出現以來,,到2011年6月末,全國手機用戶達到9.2億,,各類手機應用業(yè)務超過10萬項,。手機的功能不僅限于通話,隨著隨時隨地無線接入網絡,,人們已經更習慣于用手機上網瀏覽新聞,、發(fā)送信息、拍攝照片,、聽音樂,、玩游戲、看電影等,??梢灶A計,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手機的新功能會被不斷開發(fā)出來,,必將成為人們感到最有用的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