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的社會學之辯
????2006年我在倫敦,,接了一份字幕的翻譯工作——為BBC的一檔鯊魚貿易紀錄片將閩南語聽譯為英語,。這次經歷,,將我改造成了反魚翅主義者,。
????2011年也就是前不久,我在廣州,,幸遇鮑魚大王豪哥,。鮑參翅肚是不分家的,我說我不吃魚翅,,豪哥大笑,,說環(huán)保主義的力量果然大。我說,,對,,大到連姚明也要來為鯊魚說話。
????反魚翅的人,,一定對紀錄片里殘忍虐殺鯊魚的方式深惡痛絕,;當然多數(shù)為華人的魚翅從業(yè)者會抨擊這不過是環(huán)保主義者的陰謀,是西方意識形態(tài)作祟,。而作為一名反魚翅主義者,,我其實也曾經是個狂熱的魚翅粉絲。燉的燜的清湯的紅燒的,,天九翅排翅金鉤翅甚至碎翅做的魚翅餃,,小時候我爹帶我上酒樓,總有這么一盅湯在面前,。魚翅全靠高湯來吊味,,好的吃來順滑有膠質,有點脆崩的口感,,其實真有點像粉絲,,不過多了些海腥味。
????所以有人說吃魚翅不如吃粉絲,,還真不要說,,香港的小吃就有這么一道“碗仔翅”。有小吃攤的地方準有生菜魚肉和碗仔翅,,勾芡的湯,,濃稠的一碗,裹著筍絲木耳絲和粉絲,,講究的吃還要潑紅醋,,照足了真正魚翅的排場和規(guī)矩。早前的香港,,做苦力的人多,,一天營生也不過為了三餐溫飽,,能吃上魚翅是奮斗的目標,人人都想爭做上等人,,這是人性,,無可厚非。
????在華人世界,,魚翅也備受推崇,,幾大菜系都有涉獵。以閩廣為先,,粵菜館里的菜單上一定有金燦燦的魚翅菜,,當然價格也是金燦燦的。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魚翅還是只可耳聞而難得褻玩焉的餐單上的一行字,。
????這就有了問題:究竟為什么中國人這么愛戴魚翅?
????首先要知道魚翅是如何得來的,。眾所周知,,魚翅取自鯊魚的鰭,鯊魚是海洋動物,,當然,,也不是不能養(yǎng)殖,只是淡水鯊的口感非常差,。而出海捕鯊不僅風險極高,捕撈回來的鯊魚魚肉因為高尿素的關系也必須盡快處理否則魚肉很快發(fā)臭,。魚翅的加工過程更加繁瑣,,先要去除鰭基部附著的肉,然后經過浸洗,、加熱,、脫砂、去骨,、挑刺,、除肢、漂白,、干燥等八大工序,。而制作過程也非常復雜,泡發(fā)滾煨樣樣馬虎不得,。
????中國人是講求食補的,。這么孜孜以求地對待一副鯊魚的遺骨,是不是證明魚翅的非凡食療效果,?其實魚翅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膠原蛋白,,功能可能跟豬皮凍差不多,,不是也說多吃豬蹄也能美容養(yǎng)顏的么?魚翅的價格,,在于其獲取的高昂經濟成本和社會價值,。中國人的筵席,有了魚翅等山珍海味撐場,,立馬身價倍增,,筵席的主人也有了面子。
????要面子是中國人骨子里的特質,,并不是大旗一揮口號一喊便能改變的,。陋習要改傳統(tǒng)要堅持,但保留一種傳統(tǒng)需要時間,,摒棄一項習慣也同樣需要時間,,至于保留什么摒棄什么,是一個群體選擇的問題,。而要說殘忍,,法國鵝肝何嘗不是另一種殘忍?也不過只是鵝不到瀕臨滅絕的窘境罷了,。
????畢竟讓人一下子不吃也是接受不來的,,一個習慣了大米饅頭的中國胃也不是能一下子就適應漢堡薯條的。雖然魚翅沒有大米那樣的剛性需求,,但畢竟這個需求市場依然存在,,自然也會產生供應市場。一味地禁絕供應市場是不科學的,,因為一味地禁止或者武斷地拒絕反而會催生黑市的產生,,而這種暗流涌動反而增加了管理的成本。現(xiàn)在美國有了一個組織叫做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鼓勵合理化捕撈,,希望從制度上較為合理地規(guī)范海洋捕撈的秩序,這種方式,,人吃得合理,,動物也有了喘息繁衍的機會,其實也算是一種雙贏,。雖然鯊魚是海洋生物鏈的最頂端,,但人可是自認地球上生物鏈的最頂端。
????飯魚翅的人,,心里大概是最不愿意鯊魚滅絕的,,這簡直不亞于殺雞取卵。所以反魚翅的人,,也沒有必要揮舞著道德的大棒來打擊吃魚翅的人,。愿意吃的,,吃得起的,自然也不會介意排山倒海的斥責,,或許還會有”人無我有“的虛榮感,。當魚翅不再是身份象征真正還原為它作為食物的本原價值,也許就也不會有這么多人狂熱地追捧了,。
????本文作者周璦瑪,,自由撰稿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社會學,,曾在大型跨國石化煉油項目擔任外方協(xié)調,目前是“美食玩家”網(wǎng)站創(chuàng)業(yè)團隊主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