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第二大銀行又出利空

王衍行
在咎難逃,。從目前掌握的情況可以確認,瑞信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的言論已經(jīng)構(gòu)成誤導投資者及銀行的客戶,。在去年12月1日的專訪中,,萊曼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在10月份大量提款后,資金外流已經(jīng)“完全趨于平穩(wěn)”和“部分逆轉(zhuǎn)”,。次日,,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萊曼又將這段話復述了一遍,,并強調(diào)資金流出的情況已經(jīng)“基本上停止了”。受此利好影響,,瑞信股價在12月2日當天大漲9%,。而兩件事證明了萊曼所言存在誤導,一是財報的佐證,。根據(jù)瑞信在今年2月9日發(fā)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的最后三個月里,客戶從銀行賬戶中轉(zhuǎn)走了1105億瑞郎(近1196億美元)的資金 ,;二是去年12月仍然轉(zhuǎn)走1105億瑞郎的15%,。瑞信CEO烏爾里希·科爾納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回應稱,,去年10月和11月流出的資金大概占整體比例的85%,。雖然管理層并沒有提及,但這句話也清晰無誤地表明還有15%的錢是在去年12月轉(zhuǎn)走的,。也就是說,,無論瑞士監(jiān)管機構(gòu)對萊曼審查的最終結(jié)論如何,誤導的來龍去脈以及定責依據(jù)已經(jīng)毋庸置疑了,。
大是大非問題不能當兒戲,。作為銀行的董事長,無論如何,,都應該準確無誤的理解,、界定、回答上述大是大非問題,。據(jù)路透社報道稱,,一位消息人士告訴新聞服務,萊曼可能在采訪前得到了不正確的信息,。顯然,,如果萊曼在采訪前得到了不正確的信息,加之萊曼沒有辨別信息的正確性,,那么,,在給萊曼確定責任上,仍舊責無旁貸地對誤導負責,,還會追究其瀆職罪,,也就是說,“得到了不正確的信息之說”,不但沒有使萊曼解脫,,還會令其罪加一等,。
丑聞接踵而至。包括:給瑞信帶來30多億美元損失的Greensill倒閉事件失,,給瑞信造成50多億美元損失的資本管理公司Archegos爆倉倒閉事件,,以及通過賄賂方式贏得為莫桑比克國有企業(yè)提供貸款一事。2022年6月,,瑞信還被瑞士最高刑事法庭判定了幫助保加利亞販毒集團洗錢的罪名,。
股價、業(yè)績均慘不忍睹,。股價,、業(yè)績均大幅下滑。瑞信股票在過去65個月中下跌了-73.12%,。瑞信2022年財報顯示,,其第四季度凈虧損13.9億瑞士法郎,低于分析師預估的虧損13.2億瑞士法郎,,這使得該行全年虧損達73億瑞士法郎,,比分析師預期的65.3億瑞士法郎虧損還要嚴重,為金融危機以來最慘,。
未來之路荊棘密布,。瑞信預計2023年將再次出現(xiàn)“重大”年度虧損,2024年將恢復盈利,。媒體分析稱,,因2023年的“重大虧損”使得投資者們的信心進一步受損,許多公司開始下調(diào)瑞信的目標價,。
總之,,瑞信已經(jīng)步入多事之秋,也許,,一些對瑞信說不的投資者,、銀行客戶可能是對的,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石景山辛芷蕾
瑞士信貸在近幾個月一直負面新聞纏身,從傳聞要破產(chǎn),,到不好看的財報,,現(xiàn)在CEO烏爾里希·科爾納又涉及誤導投資者,。難怪股價一跌再跌了,。
被各種負面新聞纏身的公司,,哪怕都是未有確鑿證據(jù)的傳言,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公司的經(jīng)營發(fā)生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