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貿易巨頭托克遭遇鎳交易騙局

張國防
一般而言,,托克(Trafigura Group)這類公司遠離大眾視線,。
他是全球第二大獨立有色金屬精礦貿易公司,全球第三大獨立石油貿易公司,,這讓他成為全球最大實物商品貿易和物流集團之一,。核心業(yè)務是石油和石油產品以及金屬與礦物的實物貿易,并通過資產和投資對業(yè)務進行強化和補充,。
他在48個國家設置61個辦事處,,雇用9000多名員工。
托克(Trafigura Group)是典型的長在當期全球化,、全球最大自由貿易體系上的企業(yè)機構組織,;
并且,所涉及的大宗商品,近百年來出乎意料,、游走于頂層設計(布雷頓森林體系 -- 制成品國際貿易的制度性安排)之外,,并與之并肩的定義、左右全球商品的價格,、信用,、交易流動。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遇到一些點位的交易騙局(姑且引用這個說法)并非多大的一個事情,,頂多算是行業(yè)八卦。
撥開街巷八卦類的熱鬧,,前兩年因提供信息數據服務而了解到,,其基礎的物流、物聯(lián)的數據智能水平,,尚處于較為原生態(tài)階段,,人員手抄手寫盤點來去,這才是產業(yè)人,、金融人,、投資人,在產業(yè)前端所能見到的真實,,以及這一真實,,在具體到物聯(lián)網AI+IOT的巨大商業(yè)前景。
因為,,同樣,,維多集團(Vitol Group)、嘉能可國際(Glencore International),、摩科瑞能源集團(Mercuria Energy Group),、嘉吉公司(Cargill)等,以及他們尚且如此,,其它如力拓,、拜耳、巴斯夫,、中石化等,,產業(yè)前端,并非大而化之理所當然的AI+IOT起來,。
以及的,,分開來看,國內的信創(chuàng)替代等,,使得AI+IOT,,就像當下的節(jié)氣一樣,,剛剛立春;如是類型的服務隨著一帶一路上的中C企業(yè)走出去,、與帶路上的資產鏈接起來,,更是處于類似北京的春雪階段。
更別說通過金融,、資本化,,對資產要素進行數據的、指數化升級,,這在中國經濟行業(yè)門類中,,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前相當于空白,。
回到新聞話題,,倘若托克(Trafigura Group)的AI+IOT完備,這樣的騙局,,邏輯上幾無發(fā)生,,除非AI+IOT人為控制。
產業(yè)的潛能和勢能,,中C經濟體中,,實屬良多。
===

東木
如果是一個小的貿易公司出現(xiàn),,這樣被欺騙的事情尚可理解,,有可能是人手不夠流程不嚴,或者前期供應商背景調查不足,。而對于全球商品和原油貿易巨頭托克(Trafigura)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很難不讓人有更多的聯(lián)想,。會不會“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
從現(xiàn)在公開的信息看,在鹿特丹的碼頭有托克的調查員發(fā)現(xiàn)要發(fā)貨的集裝箱,,發(fā)現(xiàn)里面裝的根本就不是鎳,。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外貿的知識,這次交割方式是在買賣雙方約定的第三方港口進行交易,。這里邊就涉及到貨品交割的風險點,,在沒有檢驗所有貨款為真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運輸,并且支付了貨款,,買家承擔了更多的交易風險,。以這種交割方式通常都是雙方足夠信任,并且長期合作,,再加上有保險公司對貨品進行擔保,。這一次托克的案例似乎也符合這種長期信任,畢竟從2015年就開始合作,而且執(zhí)掌此事的金融交易主管也很資深,,經驗豐富,,不易出現(xiàn)這樣低級錯誤。
從托克對外的公告看,,一邊是業(yè)績的利潤上升,,一邊是承認出現(xiàn)欺詐帶來的損失,同時還說明自身員工沒有問題,,那么出現(xiàn)這樣的損失到底該如何解釋呢,?涉事的交易員離開更像是在背鍋,總感覺托克公司層面并不想繼續(xù)追究,,這背后大概率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