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私募圈,!半夏投資李蓓公開征友

劉永海
如果這個世界看待她的文章或是其中的征友行為能夠理性平和,,習以為常,,就不會出現這么多認為她又當又立,博取眼球,;也不會出現那么多熱心觀眾的八卦進擊,,蠢蠢欲動。說到底,,還是這個世界封閉太久,,無味至極,這么有趣的靈魂和精彩的個性太過缺乏,,才導致本可不熱的一條發(fā)言卻徑直攀上了熱搜,。

溫和的強硬派
李蓓作為基金行業(yè)的“流量女王”,在周末因為一篇“征婚帖”再度火爆了全網,。
就像李蓓另一篇火遍全網的房地產分析文章一樣,,這周末的內容里爆料了她自己生活中的大量素材,從年齡,、學校到婚史,,這些勁爆的信息刺激了吃瓜群眾的神經,,文章快速破圈,閱讀量也迅速突破10W+,。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是專業(yè)投資的一次極大失敗,作為宏觀對沖過去三年最強的基金經理李蓓,,卻因為個人事務而成為了頂流網紅,。互聯網傳播的特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八卦的精神掩蓋了李蓓本想表達的內容,。
有意思的是,有不少媒體自媒體對于李蓓的觀點紛紛表達看法,。有人用大數據的角度去論證,,如果按照李蓓的要求,大概符合要求的適齡男性只有不到700人,,先不考慮這些人態(tài)度如何,,單從他們在婚戀市場的地位看,這些人無疑都符合“海王”的定位,,李蓓尋覓知音之路任重道遠,。
這種尷尬的現實來源于一個非常生動的社會常識,兩性中無論哪一方,,如果特別優(yōu)秀的話,,都難以在其對應的層次上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要么選擇孤傲的維持自己的優(yōu)秀,,要么選擇“下沉市場”去尋找新的平衡。更何況對于李蓓這樣優(yōu)秀的女性,,在尋找層次對等外,,還要追求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這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在某種程度上說,,專業(yè)與和諧往往是對立的,在追求專業(yè)的路上只有一往無前的沖刺,,陪伴這條路上苦行僧的只有孤獨,,孤獨給獨行者以成功,但也同樣讓他們形成了偏激的個性,,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大抵如此。也正是因為此,,當他已經爬到了山峰的頂端,,可以睥睨眾生時,,他卻唯一需要的就是理解,但可悲的是,,除了那些有著一樣經歷的少數人,,誰也無法理解他,這就是成功的代價,。
作為最近三年業(yè)績最好的宏觀策略基金的掌舵人(無論是境內巨頭凱豐還是外資背景的橋水中國,,業(yè)績都遠不如李蓓的半夏),李蓓經歷了白手起家到一點點走向成功的全過程,,獨立的她讓她可以獨享成功的一切光環(huán),,榮耀加身,但就像前面所描述的一樣,,她也在經歷著“成功者的詛咒”,。要么放下驕傲的自己,要么就在特立獨行中尋找更大的成功,,沒有任何中間路徑,。

蘭香
剛看到李蓓于今天早上8點多發(fā)表的文章《望各主流財經媒體自重》,直言“大部分的主流官方財經媒體,,都出來寫我,。而且大部分都是斷章取義,主要寫八卦”,,并表示她是寫給所有喜歡李蓓的人:
“對于看專業(yè)內容的人,,我說要出書給大家看;
對于同專業(yè)領域的女生,,我表示感謝和鼓勵,;
對于不想努力的小男生,我建議大家積極上進,;
只有最后一部分,,是給喜歡我且符合我的偏好的男生,說可以發(fā)郵件給我,。
為什么你們只盯著最后一小部分呢,?為什么不能寫一下比如我要出書呢?”
對于李蓓的這一回應,,個人只能說不能同意更多,。昨天這篇文章刷屏后,我發(fā)現我朋友圈轉發(fā)這篇文章的人絕大多數關注點都在她的擇偶標準,,而我看完這篇文章第一反應是為她不再公開發(fā)表觀點而感到遺憾,,因為如果看過她的觀點,都會覺得她的這一決定對我們普通投資者絕對是個很大的損失,,畢竟作為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她并沒有任何義務把她最核心的投資觀點以絕對坦誠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而過往她曾經多次這么做,應該說對很多投資者都帶來了有益的啟發(fā),。
其實作為女性基金經理,,她真的很優(yōu)秀,但很多人都只看到她身為女性比較特殊的一面,,而刻意忽視她在投資方面獨樹一幟的地方,,這對她確實很不公平。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輿論環(huán)境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這樣的結果,,因為關于李蓓為什么突然決定不再公開發(fā)表觀點,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卻沒有人想或敢于提出來,。不過正經媒體依然可有更體面的選擇,不是嗎,?
至于李蓓的個人問題,,我很認同朋友圈另一位很颯的姐姐說的:“李姐姐,倒是個敢作敢當的有趣靈魂,。個人伴侶,,有個人偏好,無可厚非,?!敝劣谄渌矣X得都沒有任何討論或渲染的必要了,。

楊波
半夏投資的美女基金經理李蓓火了,以一種她本人并不樂意的方式,,只因在受訪文章中無意透露了自己的擇偶標準,,竟然出圈火了起來。
但是,,做宏觀策略對沖的李蓓,顯然不喜歡這種“網紅”生存方式,,她在最新的回應文章中以《忘各主流財經媒體自重》為題,,直言自己不做網紅,媒體關注她的觀點應該遠大于私生活,,所以她不再接受采訪了,。
在各類網紅滿天飛、很多人都想一夜爆紅的時候,,李蓓的這番話,,無疑是給某些喜歡專門做八卦的財經媒體打臉,,不過這些所謂的財經媒體也無所謂了,人家本來就是吃這個飯的,,而且億萬富豪八卦,、上市公司老板離婚等題材,其傳播率遠大于基金經理的征婚八卦,,說不定小編還在心中默默地說:做你八卦那是看得起你,。
財經新聞大部分都是男人的新聞,尤其是在投資圈中,,印象中上一個在國內爆火的明星基金經理,,應該是在2020年大火的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Catherine Wood(木頭姐),當時木頭姐已經被冠以“巴菲特接班人”的稱號,,只是誰股神當接班人誰倒霉,,過去一年木頭姐的業(yè)績暴跌,今年甚至成為美股的反向指標,,有機構直接做了一個做空木頭姐持倉的對沖指數,,然后大幅跑贏美股大盤。
2021年初,,筆者曾寫過一篇《女股神還是女賭神,?木頭姐的傳奇能否繼續(xù)》的長篇文章,有這么一段話:木頭姐這位風頭正勁的牛市女皇,,其實質上不過是一位科技股的豪賭客而已,,只是她的賭場從拉斯維加斯換成了納斯達克指數。從美國資本市場上百年的歷史可以發(fā)現,,“投資未來”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用豪賭的方式來押注,依然可能會血本無歸,。
木頭姐從華爾街牛市女王變成反向指標,,國內明星公募基金經理從粉絲云集變成票房毒藥,都已經印證了這一點,,網紅基金經理這個標簽和光環(huán),,對于投資而言,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毒藥,,所以,,李蓓在意外變成“網紅”之后,第一時間選擇澄清,、止損,,是非常明智的。
媒體報道是一個放大器,,所以A股市場才有“搶帽子”這種經久不衰的偏門玩法,,當然,,擅長這種偏門的,其結果往往都是牢獄之災,,投資最大的挑戰(zhàn)就在于,,偏門只可以贏一時。
網紅都是浪打浪,,后浪崛起,,前浪死在沙灘上,現在誰還在討論芙蓉姐姐呢,?但投資如果也是網紅打法,,那么必然就跟木頭姐一樣,火起來是萬眾追捧的明星,,衰起來則是喝涼水都塞牙,,沒有進娛樂圈的強大心理素養(yǎng),還真的不要去貿然當網紅,。
李蓓作為私募投資基金經理,,人家不是娛樂圈的練習生,早就看多了風風雨雨,,也是國內宏觀對沖策略的先行者吧,,十年前就已經做宏觀對沖了,相比于關注個人的八卦和擇偶標準,,對于宏觀風險的預判和對沖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吧。
但是正如大部分投機者的結局都是做韭菜,,對于看財經新聞的很多讀者來說,,雖然每天幾百億的生意都是(屏幕上的)小錢,自己幾十萬的股票和基金投資卻都虧得一塌糊涂,,但并不妨礙他(她)們喜歡八卦,、
搞清楚投資真正應該關心什么,這就是投資盈利的第一關吧,,然后在懂了之后又是更難跨越的一關:知行合一,,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嘴巴上投資性行動上投機,。
從李蓓這兩天所發(fā)的文章中,,至少能夠判斷她應該已經過了“知行合一”這一關,祝福她的基金越來越好,,宏觀對沖的策略能夠越過未來的一波波險灘暗礁,。

??朱巖梅??? Yanmei
任何人都有征友自由

David
多關注自己吧,,美女再美,,不如自己老婆美,股票投資的再好,,和自己一點關系沒有,,還是要過自己的生活,學著離這些八卦遠一點,,學著對自己的老婆好一點,,學著多讀些真正有意義的投資書籍。八卦除了浪費時間,,吸引眼球,,對自己沒有多大的價值。

引領Manuel
跳梁小丑,,請?zhí)ぬ崒嵉刈龊醚芯?,做好持續(xù)盈利,如果需要男人自己去找,,別把職業(yè)傾向帶到公眾視野…
駱海濤
在《人類簡史》這本書里,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能進化到今天,,全靠強大的八卦能力,。這種八卦精神被寫進了基因,一直傳到現在,。
為什么人們喜歡傳八卦呢,?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認為:人類的流言蜚語,相當于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社交性理毛,。
媒體熱衷于討論和傳播八卦,,這是人性使然,也是人類延續(xù)數萬年的八卦基因在傳播上的投射,。
所以,,李蓓一旦在原是發(fā)布投資觀點的官微上征婚,“天然地”引來人們對八卦的關注,。然而,,當人們聚焦她的征婚八卦時,她又不爽了,,發(fā)文叫財經媒體不要僅僅關注八卦,,要多關注她在投資上的成就。
李蓓先是利用了人性,,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繼而又違反人性,叫大家不要只是關注她的八卦,呼吁人們轉移注意力,。做個不恰當的比喻:這不就是既要當××,,又要立牌坊嗎?

胡可可
從常理上看,,基金經理公開征友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畢竟人都有自己正常的情感需求。不過,,這個名叫李蓓的基金經理,,征友的平臺是自己公司官微,這就有點不太正常了,。在基金行業(yè)現在如此浮躁,,人人都在追捧明星基金的背景下,這個基金經理大概率是為了炒作,,為了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基金,。而針對此事確實財經類媒體都在做解讀,要不是因為有“公開征友”,,媒體怎么能注意到企業(yè)“曾準確預測A股拐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