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國債發(fā)行呼聲又起,專家:非上策
2022-05-12 16:00
小號
默認
大號
在經濟穩(wěn)增長與收支緊平衡的雙重壓力下,具備專款專用、用途靈活,、不列入財政赤字、即收即支等特點的特別國債成為近期諸多專家學者提議的財政擴容工具,,但在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即使具備實施可能,在經濟形勢尚未達到“特別時期”時動用發(fā)債手段來拓展財政空間絕非上策,,當前財政仍具備足夠的政策工具與空間,,財政繼續(xù)保持戰(zhàn)略定力,。 | 相關閱讀(證券時報)
48

李希德
黑科技工科男
雖然中國的財政赤字并不高,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大,,各地財政吃緊的情況非常普遍,,但靠發(fā)行國債來度過困難的時期,并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其實目前經濟的基本面并不壞,,疫情也有向好的趨勢,重要的是做好如何平衡防控疫情和經濟發(fā)展,,目前動態(tài)清零的措施是好的,,但是各地在執(zhí)行的時候的確是輕重不一,譬如動輒封城,,封鎖高速導致物流不通暢,,供應鏈中斷的情況非常常見。
基建對于拉動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固然重要,,前一段的中央財經委會議也提出了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主要聚焦在智能電網,、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yè)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等,,但這是否需要通過發(fā)行國債來解決,還值得商榷,,債務借了還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