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私募大佬林園怒懟投資者:虧錢你活該

陳加南
李錄說,,服務性行業(yè)里唯獨 理財產品是沒法判斷好壞的,理財產品不像衣服,,你穿上就知道舒不舒服,,材質好不好;不像餐飲,,你吃進嘴那一刻,,就知道味道如何,新不新鮮,;一個基金經理即使過去5年,,業(yè)績特別好,你也沒辦法知道你買了他的產品,,未來一年能否賺錢,,你沒法知道基金經理的道德水平如何,他有沒把你的錢當成自己爸媽的存款來對待,但是他的管理費你天天都要交,,不管市場如何,,基金經理都是必賺的,這是我們國內理財?shù)默F(xiàn)狀,,所以我都建議朋友用閑錢一部分定投指數(shù)etf,,一部分投有10年以上最好有15年以上業(yè)績保證的經理(賭這類經理未來會有好的業(yè)績),然后長期持有,唯有這樣才能大概率在資本市場掙到錢

溫和的強硬派
林園作為A股市場中一個“現(xiàn)象級”的人物,,出身散戶,,沒有專業(yè)背景,憑著獨特的選股思路和長期持有,,在06-07年的牛市中初露鋒芒,,但卻有在08年損失慘重,直到最近三年憑借著“茅指數(shù)”而再度走入大眾視野,。
在很多機構投資者的眼中,,林園這種出身散戶的投資經理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業(yè)績固然重要,,但取得業(yè)績背后的原因更為重要,,在草根經歷中磨練出來的方法可能在某些市場環(huán)境下表現(xiàn)優(yōu)異,但面對更多變的市場下,,缺乏系統(tǒng)性歷練的“牛散”也必然暴露自己的短板,。
就好比我們眼中看到的林園,他總是在牛市的時候重回巔峰,,而在震蕩和下跌市場中飽受爭議,,這種反差似乎正說明了林園在投資上的局限。此刻林園面對投資者口不擇言,,恰恰也是他內心糾結的一種表現(xiàn),,面對外界的質疑不是用業(yè)績去回應,而是選擇了嘴炮,,相比于那些選擇致歉的基金經理們,,無論是心態(tài)氣度和自我反思,,都差了一個段位,。
從投資的角度看,投資好似賽馬,,我們選擇投資經理,,是選擇個性鮮明但缺陷也十足的?還是選擇能力前面還能自我不斷提升的,?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思考的,,投資的本質是投人,而不是那些過去紙面上的業(yè)績,。
魏衡
有人說,,林園說得不對,,不尊重投資者;
有人說,,林園說得對,,投資本來就是盈虧自負。
想象一下:
老師對學生說:我講的課大家一起聽的,,人家考滿分你考不及格,,就是自己是學渣。
醫(yī)生對病人說:你這個病治不好了,,別費時間尋醫(yī)了,,回去準備后事吧。
員工對老板說:你一個月給5000,,就只有我這個水平,,嫌我不行,你去找5萬一個月的,,你也沒那么錢啊,。
你看,有的事情,,不管道理對不對,,單單是公開說出來就不對。

馬隨風
投資就是這樣,,盈利大漲的時候,,基金經理、投資高手包括林園這樣操盤私募基金的,,都可以說的頭頭是道,,被投資者奉為圭臬。等到周期輪轉,,開始下跌的時候,,就會受到投資者的圍攻。
林園素來重倉茅臺,,目前白酒股正在經歷波動,,自然質疑的投資者就多了起來,要知道,,白酒股也是股,,沒有什么股票可以只漲不跌,之前諾安基金的基金經理因重倉半導體,,業(yè)績亮眼而被市場上的基民尊稱一聲蔡總,,后來半導體開始周期性大跌的時候,蔡總也就成了“蔡狗”,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