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8萬學子趕考,!2021年全國高考今起拉開大幕

李良東
高考第一天,,各地為考生們盡可能行方便之門,。從交通保障、噪音控制,、防暑降溫,,再到疫情應對,無不在力爭做好對考生們的照顧,,讓學子們在除開考試以外的地方都省點心,。廣州這些天有疫情,按不同情況分為正??忌?、遠接考生、密接考生和在醫(yī)院的留觀考生四類,,醫(yī)護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們在近四十度高溫中戴著面罩穿著防護服,,無法想象的無怨無悔。
?
淚目之余,,想想這人生若無經(jīng)歷則遺憾終身的高考,,是多少人得躍龍門的歡愉,又是多少人懊喪悲戚的郁郁,。選材入學,,從周代的“鄉(xiāng)舉里選”慢慢演化到隋唐的科舉,再至清末的廢止,,再到新中國的義務(wù)教育與高考,,形式與操作上的公平性是一以貫之的。正如對科舉的詬病,,集中在考核內(nèi)容嚴重禁錮了自然學科的發(fā)展及想象力,,高考作為強指揮棒自然也存在其評價的局限性。
?
從公平性角度而言,,各地教育水平不同,、各校教育水平不同、各老師教學能力不同,、各地錄取比例不同,、各地優(yōu)質(zhì)高等教育資源不同,如何能通過一次“公平的考試”來解決這些問題呢,?那么日常的進程性評價又如何確保實施的公平呢,?如何利用數(shù)字化的手段解決好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問題呢?面向未來的教育星星點點,高等教育的評價體系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之前,,也只能繼續(xù)獨力前行,;但愿更為公允與人性的評價改革可以發(fā)生,讓高考成為歷史,!

蘇牧野
相比去年全國高考延期一個月,,今年高考準時拉開帷幕,看得出防疫形勢還是樂觀了不少,。廣州在考場防疫上的準備看上去也考慮的比較周全,。
這是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的第二次高考。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即高等教育在學人數(shù)與適齡人口之比)達到了51.6%,,標志著高等教育普及化,2020年這一數(shù)字又升高到了54.4%,。不過,,2020年本科招生計劃并沒有隨考生同步增長,一些211,、985、“雙一流”大學的招生計劃甚至還有所縮減,,擴招主要來自高職院校,,大約擴招100萬人。所以說,,高考并沒有在變得簡單,,競爭其實更加嚴峻。
這也是“三孩”政策發(fā)布后的第一次高考,。教育資源緊缺,,可以說是橫在中國家庭多生路上的一座大山。今年高考人數(shù)再創(chuàng)新高,,看上去壓力還是很重,。但有學者表示,隨著人口紅利耗盡,,幾年后高考人數(shù)就會斷崖式下跌,。估計真的過了那個拐點,會讓年輕夫婦會看到一些多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