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而善勝
????海爾的掌門人張瑞敏曾在企業(yè)內(nèi)部會議上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我總是在思考一個現(xiàn)象:1965年,,我上中學時到青島中山公園勞動,在喂狼的時候,,給它一根骨頭,,所有的狼都上來搶。再扔一根骨頭,,這些狼又同時來搶這一根骨頭,。哪怕扔進去五、六根骨頭,,它們也不會是每一只狼分一根,,而是共同去搶一根,搶完了再搶另一根,?!?/p>
????這個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市場競爭的殘酷性,但它同時也道出了企業(yè)在這樣的競爭中往往容易采取不智的做法,。這種不智即在于,時刻盯著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與對手展開一城一池的角逐,,但卻忘記了唯有滿足用戶需求才會為企業(yè)開辟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
????怎樣做一只聰明的“狼”,,對于金融危機后的中國企業(yè)至關重要,。面對市場的非理性競爭,,如何采取“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的策略,,達致從容勝出,?在此思路下提高企業(yè)競爭力的途徑,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獲取有價值的定單,,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餾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這是老子《道德經(jīng)》第73章中的至理名言,,意為:天的大道是,不爭奪爭斗,,卻總是勝利,;不說太多的話,卻總有人響應,;不用召喚,,卻總有人自己到來;無思無慮,,寬緩從容,,卻能夠安排謀劃得非常出色??梢哉f,,天的大道就如同大網(wǎng)一般,雖然粗疏,,卻從不會發(fā)生關鍵的漏失,。
????這些意思,老子在五千言中反復講過,,比如,,不爭而善勝,即第22章“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故莫能與之爭”,,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命題,,運用在企業(yè)管理中,可以指專心致志,,把自己該做好的做到最好,,練出自己最好的“武功”,時日長久,,這樣的企業(yè)比起那些老是把力量用在“爭”上的企業(yè),,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不言而善應,,不用言語而得到好的效果,,即第2章之“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做那些虛妄的事情,,不說那些無用的蠢話空話假話,不硬較勁而使事情自然做成,。
????至于“不召而自來”,,不用召喚而自動來歸,這與“無為”與“不言”一樣,,都構成了一種極高的境界,。
????總之,用“不爭而善勝”的商業(yè)哲學來指導企業(yè)的市場活動,,其實就等于樹立一個法則:不專注于競爭對手的言行,,而永遠專注于用戶的需求。
????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對手永遠存在,。一心盯住競爭對手,是不會有大發(fā)展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眼光緊盯著對手的一舉一動,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去年,,中國企業(yè)界發(fā)生了一些極為不良的事端,如伊利與蒙牛的“公關”角力,,QQ與360之間以用戶利益為籌碼的惡性競爭,,無不顯示了眼中只有競爭對手的狹窄哲學會把企業(yè)帶入怎樣的一道窄門之中。
????要想“不爭而善勝”,,企業(yè)就應該踏實,、專注和善始善終,,緊跟市場的變化,而不必在意競爭對手的舉動,,一切行動以用戶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和著力處,這樣就可以創(chuàng)造同行業(yè)無法仿效或就算模仿也遠不能企及的核心競爭力,。
????“爭”,,需要對手;而“不爭”,,是想別人沒想過的問題,,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而這,,也就意味著創(chuàng)新,。張瑞敏還說過另外一段話:“在談到核心競爭力時,大家總以為必需要有核心技術,。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英特爾有技術,它有核心競爭力,;戴爾公司用的是英特爾的技術,,但是它獨具特色的商業(yè)運作模式同樣使它擁有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對于海爾來說就是能抓住市場需求,,獲得用戶對企業(yè)的忠誠度,。”
????這種競爭力表現(xiàn)為企業(yè)員工整體的素質,,表現(xiàn)為企業(yè)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表現(xiàn)為企業(y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
????“善勝敵者,,不爭,。”不爭最終是為了更好地去爭,,不是和對手爭,,而是和自己爭,和用戶爭,。和自己爭,,就是要戰(zhàn)勝自我;和用戶爭,,就是爭得他們的潛在需求,。企業(yè)自身迅速發(fā)展壯大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被開發(fā)出來了,,競爭對手自然會落在后面,,市場也就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不爭,絕不是消極以待的哲學,,絕不是無所作為,、甘愿落后的思想,而恰恰是在更高程度上的“爭”,。真正高明的企業(yè),,在于以“不爭”泯絕那些“形名之爭”,而得潛在的大勢態(tài),,“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得大機大勢后,外露的“為”和“爭”反而不需要了,,因為乘勢者處處得心應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孫子·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