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默多克的真實世界
????一本講述魯珀特?默多克成功之路的新書
????作者:Richard Siklos
????不久前,,一本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傳記問世。如果要用一個與報業(yè)大亨有關(guān)的古老隱喻來說明,該書試圖回答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究竟默多克這位傳媒巨子的玫瑰花蕾是什么,。(Rosebud,,玫瑰花蕾一詞來自美國電影《公民凱恩》,,片中凱恩是一位報業(yè)巨頭,,垂死之時用最后的力氣發(fā)出“玫瑰花蕾”這個詞,該懸念貫徹影片始終,。影片結(jié)尾的一幕,,工人在焚燒凱恩兒時的玩具,一塊雪橇板的背面赫然印著“玫瑰花蕾”一詞,?!g注)或者說,默多克靠什么取得了過去半個世紀(jì)在傳媒業(yè)的輝煌戰(zhàn)績以及去年收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意義何在,。
????作者米歇爾?沃爾夫(Michael Wolff)在書中稱,,為了這本名為《新聞界的主宰:走進魯珀特?默多克的神秘世界》的傳記,他與默多克本人及其好友進行了多次接觸,,但同時也在開篇就表明要全面地回答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撇開別的原因不說,沃爾夫要聽懂默多克在接受采訪時的回答就很困難,,一來是由于默多克有澳大利亞口音,,說話總是含糊不清,另外也可能是默多克的耳力已經(jīng)不行,。但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位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的掌門人沒什么能力也沒什么興趣去審視自身,。
????這樣一來,盡管沃爾夫花了9個月時間在紐約對默多克進行了一系列采訪,,但我們還不清楚沃爾夫?qū)δ嗫说摹吧衩厥澜纭钡降琢私獾糜卸嗌?。也許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在《新聞界的主宰》一書中作者很少引用默多克的話,也很少談及默多克的奇聞軼事,。但這也未必不是好事,,因為沃爾夫的強項在散文(從他給《名利場》雜志(Vanity Fair)寫的專欄里可見一斑),而不在報告文學(xué),;前者要求觀察敏銳,,見微知著,。
????最終,該傳記深邃而不失藝術(shù)性地描述了默多克和他的帝國,,某些敘述不可謂不完美,,但卻不足以支持文中的某些大膽結(jié)論。當(dāng)然,,文中也不乏生動形象的細(xì)節(jié)描述,。關(guān)于默多克收購道瓊斯公司(Dow Jones)及對其運作不良的班氏家族的著墨就是例證,。此外,,沃爾夫還走訪了默多克的四位成年子女,并從與默多克99歲高齡的母親伊麗莎白(Dame Elisabeth)和39歲的第三任妻子及兩個幼子的母親鄧文迪的訪談中收獲了不少寫作的好素材,。
????眾所周知,,默多克向來最愛將自己定位為報業(yè)經(jīng)營者,這也解釋了他為何要以56億美元這樣一筆令人心動的價格收購《華爾街日報》的擁有者——道瓊斯公司,。但沃爾夫作了進一步描述: 默多克只會對經(jīng)營報業(yè)真正感到開心,,而對其帝國中的其他事業(yè)漠不關(guān)心甚至嗤之以鼻。即使是對??怂闺娨暰W(wǎng)(Fox TV network)和??怂剐侣勵l道(Fox News Channel)這兩家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也可稱得上是杰作的公司,默多克也是采取同樣態(tài)度,。此外,,傳記中還附帶提及了MySpace。
????當(dāng)然該書也不是無可挑剔,。沃爾夫在書中稱,,在默多克收購道瓊斯期間,新聞集團曾給《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fā)去一封信,,收到信后,,《紐約時報》“嚇得”取消了默多克系列追蹤報道的未完成部分。這一言論已經(jīng)遭到該報的駁斥,。我當(dāng)時就在紐約時報工作,,而且收到了那封信,我可以證明這一言論確屬無稽之談,。沃爾夫還在書中多次提及默多克對《紐約時報》垂涎已久,,盡管默多克確實說過一些異想天開的話,但我仍對此表示懷疑,。(沃爾夫在該傳記中比較有見解力之處在于他認(rèn)為默多克收購《華爾街日報》是“準(zhǔn)備擺脫自己最根深蒂固的形象”:頻頻虧損的《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此外,沃爾夫在書中稱加拿大湯姆森集團(Thomson)的高級代表在自家公司與路透集團(Reuters)合并期間曾對道瓊斯的控股股東提出建議,,若是道瓊斯能等久一些,,湯姆森集團將在合并后以比默多克“好得多”的價格收購道瓊斯,。(湯姆森集團的副主席杰奧夫?比蒂(Geoff Beattie)在給我的電子郵件中說“沒這回事”。)
????收購道瓊斯對默多克乃至整個報業(yè)和新聞業(yè)帶來的震撼似乎已成明日黃花,。令人稱奇的是,,一周后這宗收購案才屆滿一年。在過去的一年中,,新聞集團的股價下跌了60%,,雖然全球股市疲軟,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來自收購案本身,,沃爾夫就認(rèn)為這一收購案“純屬奇思異想”,。新聞集團如今也和其它傳媒巨頭一樣感受到了經(jīng)濟衰退帶來的陣痛。另外,,默多克的二把手彼得?舍寧(Peter Chernin)(沃爾夫?qū)Υ巳孙@然并無好感)的合約即將到期,,從而使得新聞集團將何去何從的問題再次浮上臺面,未來,,現(xiàn)年77歲的默多克將不再是新聞集團的代名詞,。
????默多克事業(yè)龐大,集團歷史悠久,,要詳盡描述他的一生絕非易事,,沃爾夫很聰明地縮小了范圍,只談默多克的報業(yè)生涯并詳述對道瓊斯的收購案,。沃爾夫在書中毫不掩飾自己對默多克的崇拜之情,,也指出自己的家庭與默多克帝國不無聯(lián)系——沃爾夫的女兒曾是《紐約郵報》的記者,妻子曾為新聞集團旗下的法律公司提供法律服務(wù),。但傳記內(nèi)容并未顯示沃爾夫因此而有所保留,。(如果我沒漏看的話,作者確實未提及自己上一本書是由新聞集團旗下的哈珀?柯林斯公司(HarperCollins)出版的,。既然說到這里,,不妨順帶一提我也給新聞集團旗下的《泰晤士報》(Times of London)寫過一些專欄。)
????沃爾夫稱默多克允許自己為他寫傳記是因為“我在某種程度上和他一樣不屑他的許多敵人,,特別是新聞界的那些衛(wèi)道士,。”讀者應(yīng)該從未聽默多克直接表明過對敵人的不屑,,或是對任何事情直接表態(tài)吧,。
????書中的某些部分也可能會讓你覺得作者似乎把自己奇特的世界觀轉(zhuǎn)嫁給了他同樣難以理解的寫作對象了。當(dāng)談及默多克在努力多年終于買下DirecTV后又突然改變初衷決定賣出時,,沃爾夫以贊賞之情下了這樣一個結(jié)論:“當(dāng)你已經(jīng)開始相信你活得超凡脫俗之時,,便沒必要為自己做的事情找什么借口或是理由了。”
-
熱讀文章
-
熱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