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危機:信用評級機構難辭其咎
????作者:Adam Lashinsky
????2007年到2008年的信貸危機最終快要落下帷幕了,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不明就里,這很容易理解,,畢竟這一切都讓人困惑:復雜的專業(yè)術語,不為人熟知的人物,滿天飛的新聞,。
????羅格?洛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把我們從這個困惑中拯救了出來,他寫過一本書叫做《當天才失敗時》(When Genius Failed),,上個周末的《紐約時報雜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也刊登了他一篇很好的文章,。此文使用的語言是所有財經報道中最簡單的,他只用了寥寥幾句陳述就全面解釋了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P)和惠譽國際(Fitch)—的利益沖突是如何誤導抵押證券的投資者的,。
????這樣的利益沖突是很直接的,我以前寫過這個問題:這些機構賺的大多數(shù)錢來自債券發(fā)行商和銀行所支付的費用,,而不是那些依賴評級進行投資的人,。評級機構解釋說他們已經根據(jù)所掌握的信息做到力所能及的程度,但是洛文斯坦根本不接受這樣的解釋,。在關鍵段落,,穆迪給讀者解釋了由投資銀行打包并得到穆迪評級的次級抵押貸款組合,這些貸款的名稱被模糊地稱為“XYZ次級貸款”,,即穆迪樂意與洛文斯坦共用的示意方式?,F(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這段話:
????XYZ次級貸款是2006年早春的時候發(fā)放的,當時正是信貸繁榮的高峰期,。這些貸款來自一個被穆迪評定為“非銀行貸款機構”的西海岸公司,。一直以來,抵押貸款都是銀行發(fā)放的,,但是近年來一些新型貸款機構通過更有吸引力的產品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這些借貸機構把貸款送到紐約的投資銀行,由投資銀行設計投資工具,,然后打包交由穆迪進行評級,。
????而穆迪則指派一個分析師對這個打包的貸款進行評估,并且要接受一個委員會的審查,。投資銀行提供了一張巨大的電子數(shù)據(jù)表,,上面寫滿了借款者的信譽記錄以及其它許多至少可能讓穆迪躊躇不定的內容。四分之三的借款者有可變利率房貸沒還,,而這種貸款的利率可能很快就會上調,。因為次級貸款借款人沒有能力支付很高的利率,所以他們需要再次借款,,這是泡沫出現(xiàn)的典型征兆,,人們都相信或者希望用新的貸款來償還以前的貸款,。
????穆迪了解到幾乎一半的借款者,精確地說是43%,,沒有提供書面的收入證明,。這些數(shù)據(jù)還顯示12%的貸款是用來購買南加州的房產的,其中有0.5%的房產位于南加州的里弗賽德,,這表明集中程度到了危險的境地,。
????此外,穆迪還注意到94%有可變利率房貸在身的借款者聲稱,,他們的貸款是為了購買主要居所,。魯賓遜說:“這樣的感覺很不錯?!睆臍v史上來看,,人是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主要居所的。如果一個人遇到經濟危機的話,,她補充說:“你首先放棄的是滑雪木屋,。”
????這表明穆迪非常清楚這些貸款都是次級抵押貸款,,這就意味著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借款人的信譽比較低,而且很大比例的人在申請抵押貸款時沒有提供收入證明文件,。穆迪和其它評級機構聲稱它們也是受騙者,,但是它們卻對洛文斯坦承認它們是情愿受騙上當?shù)摹T谀嵌挝恼履┪灿幸欢巫⑨?,是一個長期在穆迪工作的高管克萊爾?魯賓遜(Claire Robinson)說的話:一個人如果支付不起優(yōu)質抵押貸款,,通常也不會有滑雪木屋。
????現(xiàn)在我們要回過頭來看看,,面對這樣的沖突,,我們可以做什么。周一我遇到了比爾?漢姆布拉赫特(Bill Hambrecht),,他是以前Hambrecht & Quist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在是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一部分),,他還創(chuàng)立了目前的降價式拍賣承辦公司W(wǎng)R Hambrecht。他告訴我這不是簡單的評級機構討好銀行,,而是這些每年可以掙近10萬美元的機構分析師去討好他們接觸的銀行家,,因為他們對于為銀行工作很感興趣,,這樣他們就可以掙大把的錢,。漢姆布拉赫特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授權政府給債券評級,特別是當政府要求一些基金經理只能持有官方評級的債券時,。順便說一下,,洛文斯坦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盡管他并不直接主張由政府掌控評級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