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種情況下投資可能有超額收益:一是你買入后,,價格漲得奇高;二是你能以奇低的價格買入,。如果泡沫能造就前者,,那災難就造就了后者。只有災難時才能買到真正的便宜貨,。當所有人思維平穩(wěn)時,,價格總趨于公允。當災難來臨時,,才會出現(xiàn)一致性思維,,恐懼導致沒有人因為價格便宜而敢買,所以價格才有持續(xù)下跌的機會,。此時賣方的邏輯通常是:發(fā)現(xiàn)所有的人都想賣——而且沒人買——降價賣——還是沒人買——再降價——降得比別人多——降到地板價賣掉還以為占了便宜,。
????一百多年前的猶太商人哈同在上海曾創(chuàng)造過一個經典案例。
????1883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老將馮子材在鎮(zhèn)南關大敗法軍,。當時上海法租界一片恐慌,,商業(yè)停頓,僑民撤退,,法國人甚至由于害怕中國收回租界而把租界托管給俄國領事館,。法租界內十戶九空,從最大的怡和洋行,,到法國僑民,,再到中國人都紛紛將地產拋售或抵押,造成地價暴跌,。沙遜洋行的哈同了解到,,有的洋行為了避險,把地產強賣給中國衙門的地產局,,又把賣地所得的白銀存進外資銀行,,他覺得機會來了。果然,,中國衙門受不了這么多地產,,不惜虧本賣出;而同時銀行由于突然增加大量存銀,,支付利息的壓力很大,,急于放貸。哈同引導沙遜洋行與銀行談了個極低的貸款利率,,悄悄用貸款大量購置低價地產,。3個月內,從南京路外灘起到河南路以西的黃金地塊,,有四分之三落到沙遜手中,,僅南京路上就有50余畝。從而躍居上海地產第一大戶,。
????鎮(zhèn)南關之戰(zhàn)雖導致法國內閣倒臺,,但清政府在數(shù)月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卻使法國三色旗重新在租界升起,,地產于是天天升值,,沙遜洋行在一年內盈利50萬兩白銀。這個數(shù)字是什么概念呢,?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1858年《中法天津條約》,中國的賠銀為200萬兩,,由此可見一斑,。但是,哈同的奇功只得到沙遜洋行1,000兩的獎勵,,被逼黯然離開,。哈同從此經商,,成為上海灘最具實力的商人。
????美國也有類似案例,,1929年大蕭條時,,格雷厄姆的基金下跌了20%,高于道指跌幅,。1930年,,他以為熊市結束,繼續(xù)其激進投資的做法,,結果基金凈值下跌50%,,高于道指跌幅21個百分點。終于,,在1931年格雷厄姆把基金跌幅控制在16%,,低于道指48%的跌幅。當1932年市場觸底時,,格雷厄姆按自己的投資標準發(fā)現(xiàn)無數(shù)值得投資的好公司,,于是他沒有像多數(shù)人那樣離開市場,而是繼續(xù)投資,。到30年代末,,他已經把股災所有的損失都賺回來了,而道瓊斯指數(shù)直到50年代才回到1929年股災前的水平,。
????說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各行業(yè)都經歷了慘烈的“去庫存化”過程。當時,,大家為減少庫存,,不惜一切代價出貨,造成很多上游行業(yè)產品價格暴跌,,其中就有鋼鐵。2009年初,,我見到一位涉足鋼鐵業(yè)的著名民營企業(yè)家提及此事,,他認為不必太恐慌,“去庫存化”過程中有很多人非理性殺跌,,但鋼鐵是現(xiàn)代社會生產必須要用的原料,,只要社會生產不崩潰,人總是需要鋼鐵的,。等庫存去完了應該會有“補庫存”的需求,,那時價格一定會回升。果然,,當年上半年鋼鐵價格出現(xiàn)了猛烈回升,。
????所以,,災難有時是最珍貴的投資機會,抓住這種機會有兩個條件:一是獨立思考看得清,;二是前期不能滿倉,,保持彈藥。
????2008年,,貝爾斯登資金周轉不靈,,瀕臨倒閉。摩根大通及時出手相救,,但提出了苛刻的收購條件,,每股收購價約2美元,而此前一周貝爾斯登的股價尚有30美元,,貝爾斯登的總部大樓估價就達10億美元以上,。此舉遭到貝爾斯登股東和員工們的強烈抗議。此后,,摩根大通同意將每股收購價提高至10美元,,完成收購。多數(shù)人看到的是災難面前,,貝爾斯登英雄氣短,,摩根大通大撿便宜。但很少有人看見從2006年起,,當多數(shù)金融機構對投行衍生品業(yè)務趨之若鶩時,,摩根大通卻抵住誘惑,降低杠桿,,將主要業(yè)務回歸到傳統(tǒng)銀行業(yè)務,。等金融風暴來臨時,只有摩根大通憑著健康的報表和雄厚的資本,,有能力完成對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的收購,,完成產業(yè)布局。
????對個人來說,,儲存彈藥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資產配置,。如果你始終保持在風險程度不同的資產間配置不同比率,比如始終有部分資產可能賺不了大錢,,但一直在流動性好的固定收益品種上趴著,。雖然會感覺很無聊,但機會來臨時就不會“英雄氣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