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爵未知天爵美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說:“有天賜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能實行仁義忠信,,樂于行善而孜孜不倦,,這是天賜的爵位;公卿大夫,,則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養(yǎng)天賜的爵位,水到渠成地獲得人授的爵位?,F(xiàn)在的人修養(yǎng)天賜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拋棄了天賜的爵位,。這可真是糊涂得很哪!最終連人授的爵位也必定會失去,?!?/p>
????爵,,本身是一種酒器,古代祭祀大典時又被當作禮器,?!熬簟弊值募坠俏暮徒鹞南袷且恢皇治罩粋€鳥形的酒壺。由于這種造型講究的酒器被用作祭典時的禮器,,所以爵字逐漸帶有尊貴和等級的含義,,演化出“爵位”一詞,也就是貴族的等級,。上古時期爵位一般有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后來也將公卿大夫等官職稱為爵位,。
????爵位通常是世襲的,,是由國王授予屬下的,孟子認為這是一種人為的地位,,所以稱之為“人爵”,。然而還有一種爵位是上天授予的,也就是“天爵”,。當然,,所謂“天賜”只是一種比擬性的說法,天爵實際上是精神的爵位,、內(nèi)在的爵位,,無需誰來委任封賞,也無法世襲繼承,。人爵則是偏于物質(zhì)的,、外在的爵位,必須靠人委任或封賞或世襲,。一言以蔽之,,天爵是精神貴族,人爵是社會貴族,。趙岐注《孟子》時這樣區(qū)分二者:“天爵以德,,人爵以祿,?!鼻濉の涸础赌稀W篇二》則說:“克己之謂強,天爵之謂貴,?!?/p>
????孟子的天爵思想對歷代士大夫的人格修養(yǎng)和精神追求有很強的激勵,。不乏有人以“天爵”為名,如蘇天爵,,元朝中后期頗有政績的漢人官僚,,曾任監(jiān)察御史、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參議中書省事等要職,一生立身為民,,勤于政事,,可謂以天爵致人爵,但并未以人爵而棄其天爵之修為,。在很多古典詩句中也有“天爵”一詞出現(xiàn),,如白居易《池上即事》所詠“身閑當貴真天爵,官散無憂即地仙”,,這是說閑散享樂無所事事的人就是“天爵”,。其他詩人多半沒有白樂天這般瀟灑,他們或感慨“天爵竟為人爵誤,,誰能高叫問蒼蒼”(唐·李玖),;或嗟嘆“世事休休還莫莫,誰將天爵并人爵”(元·梵琦),;或傷感“人爵未知天爵美,,脂韋只道布韋非”(宋·白玉蟾)。
????柳宗元著有《天爵論》一文對孟子天爵思想作進一步發(fā)揮,。如果說孟子的主要論點是“天爵以德”,,柳宗元則提出:“仁義忠信,先儒名以為天爵,,未之盡也,。”柳宗元認為孟子以仁義忠信為天爵,,意有未盡處,,主張以“剛健之氣”(志)、“純粹之氣”(明)來詮釋天爵:“剛健之氣,,鐘于人也為志,,得之者,運行而可大,,悠久而不息,,拳拳于得善,孜孜于嗜學,,則志者其一端耳,。純粹之氣,,注于人也為明,得之者,,爽達而先覺,,鑒照而無隱,盹盹于獨見,,淵淵于默識,,則明者又其一端耳。故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與志而已矣?!?/p>
????在這里,,柳宗元認為,“志”是人稟“剛健之氣”而形成的,,它具有“運行而可大”,、“悠久而不息”的心性特征,能使人“拳拳于得善,,孜孜于嗜學”,;“明”是人稟“純粹之氣”而形成的,具有“爽達而先覺”,、“鑒照而無隱”的心性特征,,能使人“盹盹于獨見,淵淵于默識”,。他更進一步指出,,“明”與“志”是不可分離的,有“明”而無“志”,,則雖能“照物無遺”,,卻會“蕩其性、脫其守”,;有“志”而無“明”,,雖能做到“好學不倦”,卻會“迷其道,、撓其志”,。
????天地間純粹之氣鐘于人而有“明”,剛健之氣鐘于人而有“志”,,這兩種天賦能力較之仁義等道德觀念更為根本,。這是對孟子“天爵”說的重大修正。然而,唐曉敏先生認為,,柳宗元作《天爵論》并不是反對孟子,。只是因孟子之說“未之盡”,,須加以引伸,、發(fā)展。從孟子的整個思想來看,,他也并非一味強調(diào)“道德”,。孟子主張“尊賢使能,俊杰在位”,?!百t”包含道德品格而又不限于道德,它與“能”是分不開的,。孟子講的“俊杰在位”,,實際上也是側(cè)重于能力?!傲谠鳌短炀粽摗?,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fā)展孟子的思想,孟子思想中本來包含重視人的聰明意志的思想萌芽,,柳宗元讓這一思想萌芽生長壯大了”(唐曉敏:《柳宗元之“道”與文學思想》),。
????剛健、純粹并非柳宗元的首創(chuàng),,首見于《周易·乾·文言傳》:“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备吆嘞壬忉屨f:“色不雜曰純,米不雜曰粹,,米至細曰精,。此用于形容天德,是其引申義,。此言天之剛健中正之德達于純粹而精之地步”(《周易大傳今注卷一》),。
????仁義忠信也好,剛健純粹也好,,對于修身者而言,,最終都是要達到孟子所說的:“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孫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