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論兵
????兵學(xué)其實不是兵家的專利,,老子,、孔子、墨子和荀子,也都談兵,?!盾髯印酚袑U抡撌鲕娛孪嚓P(guān)議題,即《議兵》篇,。他把天下的軍隊分為兩種:盜兵與和齊之兵,。盜兵包括亡國之兵、危國之兵,、銳士之兵,;和齊之兵包括霸者的節(jié)制之兵和王者之兵。
????具體來說,,齊國兵注重“技擊”,,按斬敵首級數(shù)目行賞,是“計件工資制”,。這種物質(zhì)刺激,,當(dāng)敵人小而弱的時候還有用,但當(dāng)敵人強大而堅強的時候,,為了自己保命,,軍隊一定渙然奔逃,聚散反復(fù)像飛鳥一樣,,這是最弱的兵,,叫亡國之兵。
????魏國的軍隊則是危國之兵,,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錄用:穿上三種依次相連的鎧甲,,拿著拉力為十二石的強弩,背著裝有五十支箭的箭袋,,操著戈,,戴著頭盔,佩帶寶劍,,帶上三天的糧食,,半天要奔走一百里??荚嚭细窬兔獬溽嬉郏蛊涮锏刈≌继幱诒憷牡胤?。這些待遇,,即使經(jīng)過數(shù)年、體力衰弱后也不可剝奪,,重新選取武士之后也不取消對他們的周濟,。所以,國土雖然廣大,但稅收必定不少,,這是使國家陷于危困的軍隊,。
????秦國的君主使民眾謀生的道路狹窄窮窘,對待民眾殘酷嚴(yán)厲,,用權(quán)勢威逼他們作戰(zhàn),,用窮困使他們生計艱難而只能去作戰(zhàn),用獎賞使他們習(xí)慣于作戰(zhàn),,用刑罰強迫他們?nèi)プ鲬?zhàn),,使國內(nèi)的民眾向君主求取利祿的辦法,除了作戰(zhàn)之外就別無他途,;使民眾窮困后再使用他們,,得勝后再給他們記功,對功勞的獎賞隨著功勞而增長,,得到五個敵人士兵的首級就可以役使本鄉(xiāng)的五戶人家,。這叫銳士之兵,兵員最多,、戰(zhàn)斗力最強,,且最為長久,又有很多土地可以征稅,。所以,,秦國四代都有勝利的戰(zhàn)果。
????荀子把以上的軍隊皆稱之為盜兵,。他說:“若夫招近募選,,隆勢詐,尚功利之兵,,則勝不勝無常,,代翕代張代存代亡相為雌雄耳矣!夫是之謂盜兵,,君子不由也,。”就是說,,那種招引募求挑選來的,、注重權(quán)謀詭詐而崇尚功利的軍隊,勝負(fù)無有定準(zhǔn),,有時衰,,有時盛,有時保存,,有時滅亡,,互為高下,、互有勝負(fù)罷了。這叫做盜賊式的軍隊,,君子是不用這種軍隊的,。
????世俗眼里所謂的善用兵者,像齊國的田單,、楚國的莊骉,、秦國的商鞅、燕國的繆蟣等人,,在荀子的評價中,,都屬于“盜兵”的指揮者。他們都還沒有達到使士兵和衷共濟,、齊心合力的地步,,而是只抓住對方弱點,伺機進行欺詐,,玩弄權(quán)術(shù)陰謀進行顛覆,。
????那么,荀子崇尚什么呢,?他提倡上文所說的“和齊之兵”:“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dāng)桓文之節(jié)制,,桓文之節(jié)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數(shù)國者,,皆干賞蹈利之兵也,傭徒鬻賣之道也,,未有貴上安制綦節(jié)之理也,,諸侯有能微妙之以節(jié),則作而兼殆之耳,!故招近募選,,隆勢詐,尚功利,,是漸之也,;禮義教化,是齊之也,。故以詐遇詐,,猶有巧拙焉;以詐遇齊,,譬之猶以錐刀墮太山也,,非天下之愚人莫敢試。故王者之兵不試,,湯武之誅桀紂,,拱揖指麾,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誅桀紂若誅獨夫,,故泰誓曰:‘獨夫紂?!酥^也,。”
????“故兵大齊則制天下,,小齊則制鄰敵……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句踐是皆和齊之兵也,,可謂入其域矣,然而未有本統(tǒng)也,,故可以霸而不可以王,,是強弱之效也?!?/p>
????這是說,,齊國的“技擊”不可以用來對付魏國的“武卒”,魏國的“武卒”不可以用來對付秦國的“銳士”,,秦國的“銳士”不可以用來對付齊桓公,、晉文公那些有紀(jì)律約束的軍隊,齊桓公,、晉文公那些有紀(jì)律約束的軍隊不可以用來抵抗商湯,、周武的仁義之師;如果有抵抗他們的,,就會像用枯焦烤干的東西扔在石頭上一樣,。綜合幾個國家來看,利用追求獎賞,、投身于獲取利祿的士兵,,是受雇傭的人出賣氣力的辦法,并不講尊重君主,、遵守制度,、極盡氣節(jié)的道理。諸侯如果有誰能用仁義節(jié)操精細(xì)巧妙地訓(xùn)導(dǎo)士兵,,那么一舉兵,,就能吞并危及他們。所以,,招引,、募求,、挑選的時候,注重權(quán)謀詭詐,、崇尚功利,,這是在欺騙士兵;而講求禮制道義教育感化,,才能使士兵齊心合力,。用受騙的軍隊去對付受騙的軍隊,他們之間還有巧妙與拙劣之別,,用受騙的軍隊去對付齊心合力的軍隊,,打個比方,就好像用小刀去毀壞泰山一樣,,如果不是天底下的傻子,,是沒有人敢嘗試的。所以,,王者之師是沒人敢與之為敵的,。商湯、周武王討伐夏桀,、商紂的時候,,從容地指揮,而那些強橫暴虐的諸侯國也沒有不奔走前來供驅(qū)使的,,除掉夏桀,、商紂,就好像除掉孤獨的個人一樣,。所以,,《泰誓》說“獨夫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軍隊能大規(guī)模地齊心合力,就能制服天下,;小規(guī)模地齊心合力,,就能打敗鄰近的敵國……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句踐,,其軍隊都是和衷共濟,、齊心合力的軍隊,可說是進入了禮義教化的境地,,但還沒有抓住那根本的綱領(lǐng),,所以可以稱霸諸侯而不可以稱王天下,。這就是強或弱的效驗。
????荀子把湯武的仁義之兵和春秋時代的霸主之兵,,皆列為和齊之兵,,但是以王者之兵為理想。霸者之兵雖然也進入和齊之兵的領(lǐng)域,,卻因“未有本統(tǒng)”,因此可以霸而不可以王,,由此可見荀子“尊王而不黜霸”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