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計算機智能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戀,,再加上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的,,意識,、情感,、精神或靈魂,一直讓我們迷惑不解,,而洞悉它們的秘密,,或許能夠證實人類作為“高等動物”的特殊性,滿足我們的虛榮心,。當人工智能作為一個科學話題出現(xiàn)的時候,,它就受到公眾的重視,一方面因為大多數(shù)人對恐懼感的需求,,一方面因為有人希望通過觀察人工智能解開人類精神之謎,。
????討論的原點可以設定在有機物是否擁有無機物望塵莫及的特權。迄今為止,,我們認識的生命都由有機物構成,,但小說作者和電影編劇走得更遠?!缎请H迷航》里,,一艘經(jīng)過漫長的學習和成長獲得了意識的飛船,稱呼人類為“碳基裝置”,;《變形金剛》里,,邪惡的霸天虎把人類蔑稱為“小肉蟲”??此苹恼Q不經(jīng),,但誰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蛋白質(zhì)和脂肪分子與硅、金屬和塑料分子相比,,是否擁有獲得意識的特權,?
????裝置,作為一個關鍵詞,,讓生物以及其中的人,,和機器處于同一地位。帶著有點變態(tài)的快感,,設想機器有一天虐待人類的小說和電影源源不絕,。人工智能究竟將如何改變世界?如果不用考慮久遠的未來,,此刻從商業(yè)價值的角度來看,,是否有必要重視人工智能?討論一進入意識和情感,,就一片茫然,,因為人們對自己的意識和情感機制都鬧不清,機器的就更無法表述。關于晶體管和神經(jīng)元誰更具優(yōu)勢的討論,,目前也僅僅在意識之外的層面進行,。
????幾年來我有幸和頂級的計算科學家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中有極度悲觀者,。圖靈獎獲得者吉姆·格雷對我說,,多年以后,人類可能會是計算機非常討厭的物種,,那時它們自我完善,,不再需要我們,甚至想消滅我們,。當然也有樂觀者,,其中有人滿身都是數(shù)碼設備,只要醒著就戴一具眼鏡顯示器,,大部分視覺信息來自頭盔里的計算機,,把自己弄得半人半機器。他們認為,,人工智能已經(jīng)開始參與進化,,未來的人們將習慣和機器的融合,把芯片植入大腦,,瞬間學會某個學科的幾乎全部知識,,把另一種芯片植入大腦,讓思維加速,。
????如果這種設想成真,,往大了說,是“超人”的誕生,,往小了說,,是又一類工具的出現(xiàn)。人們不介意機器在體能上比自己強——汽車快,,起重機能吊起重物,,諸如此類的事情并不讓人恐慌。但是,,當“深藍”戰(zhàn)勝人類棋手,,當“沃森”在知識競猜電視節(jié)目“危險邊緣”中成為佼佼者,很多人就坐不住了,。
????不必緊張,,至少此刻還不必緊張。參與IBM“沃森”項目的研究員潘越對我說,,通過上網(wǎng)檢索和判斷算法,,計算機沃森能回答“是什么”,,但對“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表現(xiàn)很差。潘越既不是“未來機器將消滅人類”的同情者,,也不贊同“半人半機器是人類的未來”,,他覺得計算機能做更多人們要求它們做的事。
????那是很特別的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認為人工智能將接手大量科研工作,。因此,政府,、NGO和企業(yè)支持的科研項目,,將由比現(xiàn)在少得多的人在機器的幫助下完成。有什么令人驚訝的呢,?既然機器作為工具,,能提起橋梁巨大的預制件,為什么同樣作為工具的機器,,不能延展我們的大腦,,完成大量研究任務呢?
????我們自己意義何在,?或許,,當計算機取代科學家為人類做研究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寫詩,。當然現(xiàn)在也有寫詩的軟件,,但它們的文采實在有限,因此作品不受歡迎,。人類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里呢,?對這個終極問題的追問,難道只能通過宗教途徑嗎,?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人工智能,標題是《像海參一樣愚蠢》,,來自采訪圖靈獎得主托尼·霍爾時,,他對計算機智能水平的評價。如果說從意識或本能的水平來看,,把計算機比作海參還是高抬,,幾十年后,很可能計算機仍然像海參一樣愚蠢,,但在研究科學和技術的主力位置上,,站著這些傻呵呵的計算機,。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