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拉丁語能給中國帶來新知識和新技能嗎,?
????6月28日這個炎炎夏日,在廣州中山大學風景秀麗的校園內(nèi),,32名學生成為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的首批畢業(yè)生,。這是一場親密而又真誠的畢業(yè)典禮。在中山大學的一名副校長致詞之后,,幾名學生演奏了一曲優(yōu)雅的傳統(tǒng)中國樂曲,,為整個典禮定下了深思的基調(diào)。部分學生深情地回憶了他們在學院的求學經(jīng)歷以及他們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一名學生說道:“朋友們說我變了……我也這么認為,,我知道我更加了解自己了,也更加知道我想要了解什么了,?!?/p>
????博雅學院是中山大學下轄的一個專注于古典研究的小型學院,每屆只有30名學生,,授予藝術,、歷史、哲學和法學學位,。該院課程設置的突出特點是,,學生們致力于深度研讀原汁原味的古代經(jīng)典文獻,例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孟子和孔子。為此,,學生們需要在第一學年花費大部分時間學習拉丁語,、希臘語和古漢語。所有課程都實行小班授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課程設置還要求學生們進行廣泛的閱讀和寫作,每名學生每月都必須提交一篇自選題目寫作的,、5,000字左右的論文,。
????首批畢業(yè)生在入學前根本沒想到要學習拉丁語,、希臘語或者古漢語,。2009年6月,中山大學的所有入學新生都收到了一封招生函,,告知他們有資格選擇博雅學院,。共有200多名新生提交申請,并接受面試,。申請人被一個旨在鼓勵深度思考的項目所吸引,。他們未必對學習拉丁語或者希臘語感到興奮,但卻接受這樣一個前提,,即這些課程是他們開展深度研究所需的工具,。他們喜歡該項目的小而精致和教師們的深度參與。許多學生不得不說服父母相信這是一個有益的項目,。另外一些父母則不認為學習古代經(jīng)典文獻與在當代中國謀生之間會有什么關系,。
????學院開設的人文經(jīng)典課程在中國并非什么稀罕的新事物。以前就有,,只不過在現(xiàn)代社會遭到了拋棄,。此項目的主要設計人是著名哲學家甘陽教授,。他原來供職于香港大學,中山大學聘請他前來設計這一項目,,作為中山大學提高本科教育質(zhì)量的多項重要舉措之一,。中山大學非常清楚,甘陽自己對于恢復早年中國實行的教育傳統(tǒng)抱有濃厚的興趣,。正如學院宣告成立時中山大學網(wǎng)站上的公告指出,,“人文教育對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方面,,在越來越個體化、利益越來越分散的現(xiàn)代社會,,大學人文教育是社會共識建構的基本平臺,;另一方面,圍繞文明經(jīng)典的研讀和自由討論,,這種課程設計可以重拾新中國成立以來斷裂的文化傳統(tǒng),,使現(xiàn)代化發(fā)展獲得深厚的文明基礎和動力?!?/p>
????以追問生命的根本性問題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否有價值,,最終的檢驗標準應該是它的產(chǎn)品——畢業(yè)生本身。成熟以及強大的思考技能是否能使他們成為炙手可熱的學術人才或雇員呢,?甘陽認為,,評價博雅畢業(yè)生的標準不應該是畢業(yè)后的就業(yè)狀況,而應該是他們致力于活得更好的志向,。但他也曾表示希望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繼續(xù)深造,,三分之一進入就業(yè)市場,另外三分之一進入公務員隊伍,。但從首屆畢業(yè)生的去向來看,,中山大學今年將無法對博雅畢業(yè)生在職場或者公務員隊伍中的表現(xiàn)進行完整的“市場檢驗”。32名畢業(yè)生之中,,27名(88%)選擇在國內(nèi)或者國外攻讀研究生學位,。只有五名畢業(yè)生進入職場,從事教育(兩名),、出版,、公務員、商業(yè)等行業(yè),。
????由于人文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悠久傳統(tǒng)之一,,許多人會認為亞洲的人文教育學院全都是由海外合作伙伴主導的“合營企業(yè)”項目。這些項目之中最為著名的是紐約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合辦的上海紐約大學項目,,以及位于新加坡的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Yale-NUS College)項目,,它們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在不同政治體系下開展通識教育效果如何的國際爭論,。參與這場爭論的海外人士很少注意到像博雅學院這樣完全由中國自主創(chuàng)辦的通識教育項目。批評人士認為,,如果來自西方民主體制之外的學生不能夠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思考技能,,這些項目如何取得成功?
????博雅學院的學生們并不這么認為,。在畢業(yè)典禮當天,,通過與多名學生交談,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自己開發(fā)良好的思考技能感到非常自豪,。其中一位指出,,他們掌握了“一種有助于理解生命意義的思考方式”?!拔也⒉辉诤趵≌Z是否有用,。”另一位指出,,“我學會了提高自我思維能力的方法,。”他們通過認真研讀和深入探討在中國及西方文明史上誕生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來試圖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來自其他學生的不理解讓他們感到惱火,。在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的學生常常被認為是封閉的傻瓜,,而課程設置被認為是一個“作秀多于嚴肅學術的項目”,。但是,這些學生反問,,如果他們參與了對柏拉圖,、莎士比亞和英國文學的生動討論,以及對于《伊利亞特》(Illiad),、休謨(Hume),、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和伊拉斯謨(Erasmus)的研究,他們怎么會脫離實際呢,?對他們而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根本無需多說,。他們學會了如何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并準備終其一生去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財富中文網(wǎng))
????譯者: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