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民間資本的困境(一)
????任何危機的爆發(f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卻往往以看似偶然的形式,輕巧而不經意地發(fā)端,。
????現在看來,,溫州“跑路事件”與其說是集中爆發(fā),不如說一系列事件的遞進演變:部分中小企業(yè)主在現金流斷裂之后遠走他鄉(xiāng),經媒體曝光迅速放大,,進而上升為金融恐慌,;原本無礙的企業(yè)主不堪債權人逼債,紛紛外出避風頭,;與此同時,,小部分企業(yè)主趁亂作祟,卷錢逃跑,。
????在金融史上,,恐慌心理向來是事態(tài)升級的推手,在無形之中放大危機,,讓局面變得更加紊亂,。比如,歷次金融危機大多以某個突發(fā)事件為開端,,流言蜚語迅速帶來群體恐慌,,進而導致大規(guī)模擠兌風潮,銀行不得不左支右絀,,乃至貨幣儲備告急,,最后上升為系統(tǒng)性危機。
????然而,,恐慌并非毫無來由,。之所以恐慌,在很多時候恰恰源于對危機的某種無能為力的預期,。具體到溫州“跑路風潮”,,中小企業(yè)主想必對資金隱憂了然于胸,凸顯的則是民間資本的現實困境,。
????理想的狀態(tài)下,,資本與實業(yè)互為依托、相互促進,,資本催促實業(yè)升級,,實業(yè)為資本提供回報。然而,,作為民營經濟風向標的溫州,,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一方面,豐盈的資本在本地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紛紛流向其他地域,、其他領域;另一方面,,缺錢的中小企業(yè)融資卻相當困難,,衍生了層出不窮的地下錢莊,,民間利率亦步步抬升,造就民間借貸的異端繁榮,。
????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必要手段,,民間金融的盛行,乃是出于市場效率,,但過分繁榮,,卻往往潛伏著危機。
????溫州民間金融活動由來已久,,早在解放之初,,此地便有所謂的“合會”。親朋好友組成互助團體,,各人都出一筆錢,,聚少成多、積沙為塔,,用錢者支付高于銀行的利息,。親情和血緣是資金紐帶和信用基礎,可以迅速集聚可觀現金,,免去單打獨斗的勢單力薄和官方拆借的繁瑣低效,。
????作為民間資本最初的組織形態(tài),“合會”起初只是用于滿足生活消費,,解決會員的各種臨時需要,,但是溫州人不愿閑置資金,而希望手頭的資金流動起來,,帶來效益,,隨著閑置資本的增多,逐漸轉向生產經營性領域,??陀^地講,溫州民營經濟的活躍,,與民間資本的高效周轉功密不可分,。溫州企業(yè)大多以親戚朋友合伙湊錢起步,從小本生意慢慢做大,,對這種低門檻,、高效率的融資方式有著天然的好感。在官方資本對私人“止步”的年代,,民間金融以自發(fā)的形式見縫插針地承擔起資金調度,、周轉的作用,逐漸成為私營企業(yè)發(fā)展的資金驅動,。
????然而,,不加節(jié)制,、缺乏引導的民間資本,一旦流入覬覦迅速升值的渠道,,也就變得洶涌難控起來。
????1985年前后,,溫州樂清驟然興起一股“抬會”潮流,。“抬會”是“合會”的變種,,為首者稱為會主,,以高額利率吸引加盟者,繳納不菲會費即成為會員,。其經營方式一般是會員先先行繳納大筆會款,,會主再分期返還給會員,或者會主先付給會員一定資金,,然后會員再分期返還給會主,。
????譬如,一個名叫葉三鳳的會主定下如是規(guī)矩:會員首先繳納1.16萬元會費,,從第二個月起,,每月可從會主處分到9000元,連續(xù)12個月,,共計10.8萬元,;第十三個月起,會員每月付給會主3000元,,連續(xù)88個月,,共26.4萬;在此期間,,會主每月支付會員9000元,。
????不難算出,會員只需拿出1.16萬本金入會,,以后12個月每月都有9000元收入,,再往后88個月,每月純收入6000元,?;貓笾撸瑹o異于“一本萬利”,。所以,,爭相入會者絡繹不絕,乃至瘋狂,。
????起初,,會主通過發(fā)放高息貸款,,以貸款利息為支撐,每月向會員返還現金,。高額利息主要來自投向企業(yè)的貸款,。實際上,不少溫州企業(yè)都曾利用過此類資金渠道,,蒼南縣“金鄉(xiāng)徽章廠”廠長陳加樞就曾坦言,,“當時工廠要發(fā)展全靠地下渠道,最多一次可以借到1000萬元”,。
????但隨著“抬會”數量增多,、規(guī)模擴大,貨幣供求開始發(fā)生結構性變化,,社會上大量資金脫離生產經營環(huán)節(jié),,涌入“抬會”。實體經濟受挫,,生產經營層面不再提供利息,,變成一場純粹的“錢生錢”游戲。由此,,“抬會”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會主不得不層層發(fā)展會員,用新會員的會費發(fā)放老會員的利息,,潛伏巨大危機,。及至1985年底,樂清開始出現會主卷錢逃跑事件,。
????恐慌的會員呈現兩面化傾向:一面沖入會主家中,,瘋狂搶奪財物,以圖彌補損失,;一面向介紹自己入會的老會員施壓,,同時又面臨自己介紹的入會者逼債、催促,?;靵y之中,不少中間人痛感走投無路,,索性一死了之,。短短數月,溫州全市二百多人“跑路”,,近百人自殺,。
????這場震驚國內的金融災難最終以政府出面而收場,溫州民間借貸暫時偃旗息鼓,,但已經體驗到升值之魅的資本怎會甘于寂寞,?25年后,,溫州第一撥中小企業(yè)主的“跑路”,看似增加了諸多新元素,,但從高額利息,、熟人擔保、信用關系等等,,依稀可見民間資本生猛無畏的蹤影……